《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6.69 万字 | 2023-05-19 08:17更新
《英雄记》,作者是王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
1.27 万字 | 2023-05-29 19:59更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55.57 万字 | 2021-03-31 16:45更新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又名《云钟雁三侠传》、《大明奇侠传》。章回小说。著者不详,约成于道光间。五十四回。书叙明天启年间太师云定、御史钟珮、都统雁翎、翰林文正等忠正之臣与奸臣国舅刁发斗争事。其中又穿插他们的子女雁羽、钟山玉、云素晖、文翠琼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国舅刁发因强抢民女,为雁翎挫败,遂怀恨在心。刁发耍阴谋使雁翎全家离散。又陷害钟珮,在云太师率军西征时,刁发秘密设计谋害。但这些阴谋都遭失败,奸臣终被问斩,忠臣得到褒奖,才子佳人喜奉旨完婚。作者将忠奸斗争同爱情婚姻的善恶斗争结合起来,赋忠奸斗争以较为浓郁的人情味,又给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注入忠义的内容。但所宣扬的仍是封建伦理道德,格调不高。
18.40 万字 | 2021-06-01 16:01更新
《大宋宣和遗事》,为讲史话本,是宋代无名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
6.81 万字 | 2021-10-18 17:24更新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 ,后被尊为《冲虚真经》,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3.96 万字 | 2021-10-27 13:41更新
《白圭志》是清代崔象川著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第八才子书白圭志》,一名《第八才子书》,又名《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书白圭志》《第一才女传》《第一才女传白圭志》《白圭全传》,四卷十六回,成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书中托演明嘉靖至万历时故事:善人张博,被同姓义弟张宏毒死。十五年后,张博阴魂显灵,将张宏罪行刻于白圭之上,托梦于新任福建巡抚刘忠,得报冤仇,故名曰《白圭志》。故事以张博之子张座瑞、女张兰英与武建章及杨菊英、刘秀英婚姻事为主线,写了人心善恶的因果报应,歌颂了善良聪敏和才智,鞭挞了谋财害命、为奸使坏的丑恶行为。情节曲折,变换迭宕,颇为生动。但人物性格不够鲜明。全书共描写了五十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是张庭瑞,武建章、张兰英、杨菊英和刘秀英。
5.86 万字 | 2022-03-26 12:44更新
《飞花咏》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飞花咏小传》,一名《玉双鱼》,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初。 书叙昌谷与端容姑婚姻故事。二人幼年即多才,父母曾为之联姻。昌父系军籍,戍边途中将子昌谷过继给人,端容姑遭劫掳遇救。二人在两家义父母处又相逢,唱和飞花诗,互怜才色,花下订盟。昌谷被人毒打濒死,为端容姑之父所救;端容姑与义父失散,为昌谷之父所救,均认对方父为义父。昌谷后中榜眼,两家义父母欲为义子义女成婚,但二人均守初盟而苦辞,及见飞花诗及订婚信物,始知乃是旧情人。皆大欢喜,夫妻父母团圆。和同类小说相比,该书特点不在表现青年男女相互追求,而在于写历经折磨,誓守盟约,以表现其爱情的坚贞。作品构思巧妙,情调健康,语言亦清新流畅。
9.05 万字 | 2022-04-12 19:52更新
《风月鉴》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吴贻先(一作“吴贻棠”)所作。成书于清嘉庆年间。书叙南京常兴,为常遇春之后。六十无子,去西湖天竺求子,葬一和尚,归后妻有孕,生子,把他当女孩养育,取名嫣娘。嫣娘自幼聪颖,喜女孩。父母因晚年得子,宠爱异常,以美婢姐、娟姐、笑笑、窈窈相伴,住于花园。一日,嫣娘梦至一处,见许多美女,遂生访美之念。不久,嫣娘在考试时,经过秦淮河,在夫子庙附近见雏妓宜人,后又于静因寺外村庄遇美女引香、拾香,归后念念不忘。翌年再次参加考试,与宜人相会,又会其拜妹阿粲。归时在三山街见美丫鬟,心中羡之,打听得其名为娉婷。不久,嫣娘中解元,父病故,遂改妆入娉婷府中为小厮,用计诓得娉婷。引香、拾香家失火,巧遇嫣娘母,收为义女,接入常府。宜人年长,鸨母逼她接客,嫣娘出金为宜人及阿粲赎身。后嫣娘娶娉婷主人家小姐富春为妻,以宜人等九人为妾。不久,富春亡,又娶引香、拾香
5.06 万字 | 2022-04-12 19:55更新
《海上尘天影》又名《断肠碑》。写情小说,六十章。梁溪司香旧尉(邹弢) 著。清光绪二十年(1894)石印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王韬作序石印本。卷首除王序外,尚有珍锦、题词及缘根。《海上尘天影》叙写随女娲一同补天的万花总主杜兰香,被封为畹香宫幽梦灵妃,后因获罪遭遣,贬谪人间为富家女儿汪畹香,其座下仙鹤亦下凡尘世为饱学之士韩秋鹤。畹香张榜出题量才择婿,秋鹤以和诗而获首选,无奈已有妻室,只得作罢,畹香遂与秀才贾倚玉订亲。
66.63 万字 | 2022-04-21 22:31更新
《红楼梦影》是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 二十四回。 题“云槎外史新编”,又题“西湖散人撰”。 或谓作者即顾太清, 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该书讲述宝玉在毗陵驿参拜贾政,父子归途巧遇贾赦、贾琏。宝钗生一子,取名贾芝。皇上降旨,赏还抄没家产。宝玉于花朝日独宿潇湘馆,夜梦与黛玉幽会。宝玉、贾兰参加会试、殿试,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贾政以办理边疆事务有功,赐东阁大学士。贾环封五品龙禁尉。贾政有病,在家休养,夜梦贾母劝其功成身退,遂上辞表,获准。湘云之女与宝玉、宝钗之子定亲。 这部续书的语言风格明快流畅,与原作近似,有浓厚的北京方言味道。书中对于富贵家庭中琐事的描写,如宝钗诞子,贾府过年,探春倡起联芳社,芦雪亭众姊妹消寒诗会等,都带有作者个人家庭生活的痕迹。九首消寒诗也写得清通雅致,非流俗之笔。
11.16 万字 | 2022-04-22 21:36更新
《红楼复梦》是清代陈少海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约成书于清代嘉庆初期。《红楼复梦》接续程高本一百二十回后撰写,主要讲述贾宝玉转世为“祝梦玉”后重聚十二钗的故事。 小说对当时社会现实如边患、世情有所反映,可惜浅尝辄止。
82.53 万字 | 2022-04-24 21:05更新
《回天绮谈》,作者署玉瑟斋主人,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1903年五至六月载《新小说》第四至六号.《回天绮谈》发表时题"政治小说",记叙的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英国"自由宪章"运动故事,旨在配合晚清时期中国的"宪政运动".故虽明面写英国,实际是为对照中国现实,表现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要求"倡导宪政"的主张,创作动机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共十四回。
3.49 万字 | 2022-05-01 21:21更新
《金陵秋》是由林纾所写的章回体小说,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4.46 万字 | 2022-05-07 08:59更新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80.94 万字 | 2022-05-07 09:02更新
《泰西水法》: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共6卷。《泰西水法》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称“是书皆记取水蓄水之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图式。总目又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学作了较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2.31 万字 | 2022-05-13 14:51更新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64.90 万字 | 2022-05-19 17:1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