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3.06 万字 | 2024-10-28 19:29更新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徐仙翰藻》,原不题撰人。据书末跋文,当系元朝大德九年(1305)陈梦根编集。十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诗词歌赋及各类散文二百余篇,或乃徐仙降笔,或为有关徐仙之传记赞颂,故总称为「徐仙翰藻」。所谓「徐仙」即南唐徐知証、徐知谔兄弟,乃吴丞相徐温之子,后封江王、饶王。自五代北宋至元明,民间多立庙崇奉此神。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敕封「灵济」神号,明成祖永乐中加封「洪恩灵济真君」。本书所辑诗文,大多为赞颂徐仙功德,记述其显灵应化事蹟,以及五代宋元各地民众崇奉徐仙,立庙祠祭之事。《四库提要》着录此书有元代刊本,至元乙未年(1295)福州教喻周壮翁为之序。其书与《正统道藏》本略有不同。
8.94 万字 | 2024-10-28 19:43更新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前二卷各三十章,大抵引述前人之言,略论龙穴砂水、山向形势、阴阳气运、七政五行。后六卷分别详述选择福地吉辰之条例,如阴阳五行,造命格,七政运用,众星躔度,五运六气,九官三元。总之,本书所述判断星宿时辰、山川地脉,基穴方位,以及安葬仪式等内容,皆为古代星象家和风水先生之说。
8.14 万字 | 2024-11-04 19:37更新
《内炼金丹心法》,明伍冲虚撰于天启二年(1622年)。此书系统论述先天炁与后天气之区别;药物、鼎器之真实含义;筑基、炼己之秘诀奥窍、炼药之修习顺序;伏气、胎息之方法奥秘。说理浅近,对道家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法和盘托出。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内炼金丹心法》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中阐述内丹修炼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典籍。 该书深入探讨了内炼金丹这一独特修行方式。其核心围绕通过特定的心法与功法,实现人体精气神的凝练与转化,追求身心的升华与超凡境界。书中细致描述了修炼者如何从调心入手,让内心达到宁静专注,以此为基础引导气息的运行,逐步培育体内的元气。进而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步骤,模拟天地造化之理,使精气神在体内相互融合、凝聚,最终结就金丹。 它不仅仅是一种修炼技术的记录,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反映出道教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这种内炼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修行理念也启发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重视内心的修养与自我提升,探寻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道教思想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40 万字 | 2025-02-14 20:31更新
《吕祖志》,编者不详。约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汇辑吕祖(即吕洞宾)之传记师承、丹法源流、显道灵迹及诗词杂着等资料。全书分三部分。首列三幅图像,即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像、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像、纯阳吕祖本来面目图。其次为事迹志,包括真人本传、真人自记、枕中记、神通变化、更名显化、晋谒儒门、经游寺观、市廛混迹、庙堂赴会、丹药济人、因缘会遇等节,共记事近九十条。其三为艺文志,共收入各类诗词歌曲约二百五十首。大多记述吕洞宾出生家世,得道经过,丹法渊源,显化灵迹,随缘度人等。书中保留部分历史资料,但大多为神话传说。
4.65 万字 | 2024-10-28 19:35更新
《天仙心传》,作者:[清]闵一得,《天仙心传》是一部在中国传统内丹学领域具有独特地位的重要典籍。 该书围绕内丹修炼的核心要旨展开阐述,以精炼且深邃的文字,将内丹修炼的原理、方法、过程等关键内容一一呈现。其着重强调“心传”,认为这是领悟和实践内丹之道的关键路径,主张修炼者以内在心灵的体悟与感悟为根本,探寻生命的真谛与超越之法。 在理论构建上,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阴阳学说、天人合一观念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书中所论及的修炼方法,既注重精气神的调养与凝练,又关注身心的和谐统一,为修炼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天仙心传》不仅在当时对道教内丹修炼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众多追求身心升华的修行者指明方向;而且在后世,它依然是研究中国传统内丹学、道教文化以及古代养生思想的珍贵资料,对于深入探究古人对生命奥秘的认知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断启发着后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与传承。
1.53 万字 | 2025-02-13 19:21更新
庾道集。撰人不详。据陈国符考证,书中所载丹法多为唐宋人所作,少数为元明人增补。慕集外丹方诀二十徐种,内容丰富。凡九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7.58 万字 | 2023-03-17 20:37更新
《诸家神品丹法》原不题编撰人,约出于宋代。辑录抱朴子、孟要甫、孙真人、吕洞宾等诸家炼丹方诀。六卷。
3.53 万字 | 2023-03-17 20:41更新
《太清金液神气经》,撰人不详,似出於隋唐。系摘录《三皇经》、《真诰》等六期道书改编而成。有各种外丹方诀,并言服丹效验。三卷。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0.93 万字 | 2023-05-01 19:49更新
《女青鬼律》,天师道经典,书中记录了各种鬼的名字,并以太上老君和张道陵天师劝导信道者维持戒律、念鬼名,就可趋吉避凶、达到“万鬼不干,千神宾伏”。本书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原本八卷,现存六卷。底本出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女青”原本是萝藦的别称,一种药材,是个代号,而不是真名。此女青是太上老君在地上传天律和鬼律的密使,掌管各方土地神鬼的法律,所以也称五帝秘使,道教祭祀时不让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的真名,因为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真名,会当场分形而灭,所以道教法官平日不直呼女青的真名以保持判决公正,由于道教律派道脉早断,道教已无人守女青律,因此没有任何高道高人能够知道女青真名,过去历史证据也证明道教长期以来,确实完全没有人知道女青真名。正所谓“三清密令,使者代行,谁识女青,老君再临”,道门认为要等到太上老君再临或再派使者降临宣讲新律时,才会说出女青真名。
1.12 万字 | 2023-05-02 07:41更新
《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 皆首列经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为明皇疏,最后为杜光庭疏义,分别标“注”、“疏”、“义”加以区别。杜氏疏义博采众说,而以阐释唐明皇御注为主, 故名《道德真经广圣义》。收入《道藏》第440—448册。
28.19 万字 | 2023-06-04 21:13更新
《上清佩符文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据《宋史·艺文志》着录,原本有五卷,复分作五种。即《上清佩符文青券诀》、《白券诀》、《绦春诀》、《黑券诀》、《黄券诀》。今合并为一。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6-23 16:40更新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1.62 万字 | 2023-09-03 20:43更新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1.92 万字 | 2023-09-03 20:47更新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 卷二共四式:造褙子式、造器械式、六甲厌式、造神枪式。 卷三共十一式:九星式、十干式、十二支式、十二月式、十二月将式、八门式、太一式、祭风式、祭雨式、平地成河式、平地生火式。三卷之后,又增补第四卷,引述三元经及伍子胥、王璋之语,讲述奇门遁甲之法十余种。包括:急则从神缓取门、避形遁迹、玉女反闭局、门下十干神名、欲行千里出门法、三奇吉门禹步、真人禹步斗罡、六甲阴符、行军禳风法、玉女返闭指南、每日出门咒、四不向战、推入节宜向、李仆射孤虚法等。大抵亦言卜战求财、出门求仙、隐形遁迹、趋吉避凶之符咒法术。
1.44 万字 | 2023-12-31 14:26更新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又名《自然五胜文》或《真一五称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著录。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40),题作《灵宝真一五称经卷》。本书上卷有五枚大符,即“五称符”(又名五胜文)。据称此符隐含五方帝君姓讳,上应五星,下表五岳,中宝五脏,乃五行之母。诸道士欲求长生不老,役使万神,诸百姓欲治病治生,求福求财,皆可书写佩服此符。书中详载佩符行道之法。下卷内载八卦神名及治所,以及祭祀通灵,召八卦、六甲诸神之法。篇末载灵宝二十四真图。总之,全书主要内容为早期道教佩符祭祀,召神役鬼之术。
1.61 万字 | 2023-12-31 14:33更新
《墉城集仙录》,古代神仙传记。五代道士杜光庭撰。收入《正统道藏》,六卷;《云笈七签》本则为三卷。记载圣母元君、金母元君、上元夫人、昭灵李夫人等三十七位女仙事迹。相传西王母所居为金墉城,女仙归王母所统,所收皆为古今女仙,故以此为书名。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仙传。因女仙以西王母为首,相传西王母居于金墉城,所以此书以“墉城”为名。
4.01 万字 | 2024-04-14 22:17更新
《道德会元》,2卷。元·李道纯撰。此书原题“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述”。卷首有至元二十七年(1290)自序,称:历代研究注释《道德经》之书,诸家解义,多“私意揣度,所见不同,各执一端。惟《河上公章句》、紫清真人(白玉蟾)《道德宝章》颇通”。书中大抵以儒、禅解《老》,注多儒义,颂近禅偈。后世学者对此书能分析诸家异同,博采众说,且无偏执之弊,予以好评。其书有元至正、明初及明弘治十年(1497)等多种刻本。收入《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2.86 万字 | 2024-11-19 19:0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