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八景真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唐宋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乃混元真人自设问答,言修炼内丹之道。前三卷综述天地根源及修身补导之机要:卷一“举阳消阴补,物极元补,令人细寻根本,依本来处修之”。 卷二“论修身养命,补气全神,是天地微机,生人妙旨”。 卷三论述“若欲修身,但投天地气候,相合而用,自然准验”。后两卷分述大功大药金丹细分之法,其法又分为三机。初机之法五章,论修行品类。谓修行者先须修身补气,候身与气合,方可言养命。其次命机之法八章,言养命之法。其法大抵以养气全神,还精补脑为要。最后为天机之法五章,言人之修行当效法天地日月之运行,以荣卫运行于体内,自然得长生久视。
2.09 万字 | 2024-02-27 19:43更新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16.70 万字 | 2024-07-28 19:50更新
《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简称《皇经集注》。明朝全真道士周玄贞撰。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玉皇本行经》之集注本,汇集宋金元明诸家注解,其中有神仙之注。第一卷辑录诸家序文及经义考证约三十篇,并载诵经礼拜科仪。卷二至卷十为经文注释。全书分《玉皇经》五品为一百零八章,分章作注。其注采集儒释道诸家之言,大略以「三教一理,性道无二」为宗旨,推崇《玉皇经》为三教根本经典。宣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三教语莫胜于《皇经》」。书中反复阐述持诵《皇经》之功德灵验,鼓吹玉帝为「诸天之师,众圣之王」;凡人奉诵其经必得福报,可以保命度灾,致国太平。是为道士神道设教之书。
10.88 万字 | 2024-11-04 19:24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原名《列子》。相传为战国人列御寇撰,一说系魏晋人假托。唐代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北宋刊本(简称北宋本)。
3.81 万字 | 2024-12-07 18:14更新
《道德玄经原旨》,亦称《道德经原旨》、《老子原旨》、《玄经原旨》。元杜道坚撰。四卷。前有黎立武、账与材、牟巘、徐天佑等人序官。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3.94 万字 | 2024-12-07 18:21更新
道德真经注。唐高京时道士李荣撰。原本二卷。现存两种残本。一、《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录原书序及道经三十六章注,分作四卷。二、敦煌残抄本,卉原书德经四十四章及道经第三十七章注文。两本合并,仍略有残抉。今以《道藏》本及敦煌本合校,并据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慕疏》(简称强本)参校补缺,合成完本。原书经文未分章,今据通行本分别章次。
4.03 万字 | 2025-02-08 20:19更新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3.55 万字 | 2025-02-14 20:24更新
《上清灵宝大法》,原题宁全真授、王契真纂,出于南宋。系宋元符箓道派道法总集之一。凡二十七门,六十六卷。
48.25 万字 | 2023-03-23 11:40更新
《金丹妙诀》,济阳子撰,撰年不详。全书阐论“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16字练功古诀。述说凝神聚气、炼精化炁、内气通任督二脉之功法及神与炁不可须臾相离等练功要领。其眼不视而凝神、耳不听而保精、口不言而养炁之语,尤具画龙点睛之妙。全书理法契合、言词浅显易明。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0.30 万字 | 2023-05-03 07:33更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5-14 07:47更新
《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7.12 万字 | 2023-06-26 20:54更新
《黄帝宅经》撰人不详。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黄帝宅经》承继汉唐风水古法传统,在阴阳一说的基础上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注意《黄帝宅经》书中所述的“阴宅”和“阳宅”都是指的人居住宅,阴宅并非指墓地,“阴宅”和“阳宅”指的是人居住宅的两种类型。这就是唐代以前的风水古法——“阴阳二宅二十四路法”。
0.65 万字 | 2023-07-12 21:21更新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52 万字 | 2023-09-03 20:55更新
《弘道录》,明朝邵经邦撰。五十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选录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中有关纲常名教之“嘉言善行”,汇辑成编,并附加编者按语。全书分作仁义礼智信五品,每品又分君臣、父子、夫妇、昆仲、朋友五目。记事上起唐尧,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盛赞尧舜以来明君贤臣治世之业迹,历代名儒之经伦典范,宣扬儒家道德伦理。故此书虽名“弘道录”,其实与弘大道教无关。
41.11 万字 | 2024-07-28 19:44更新
《悟道录》是清代刘悟元的道家著作,主要探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作者通过哲学思辨和个人领悟,阐释了道家的核心观点和实践指导,既有理论性的阐述,又注重实践应用。本书内容深奥而全面,对于研究道家文化和个人修行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02 万字 | 2024-10-28 19:21更新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他认为的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耳”。
95.54 万字 | 2023-04-14 08:38更新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南宋褚伯秀纂集,约成书于咸淳庚午年。郭象、吕恵卿、林疑独、陈祥道、陈碧虚(景元)、王雱、刘概、吴传、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等十三家注,又加以自己裁断或统论。十三家注之外的音读或义释亦间有杂引。一百零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54.50 万字 | 2023-03-19 20:51更新
《道德真经指归》,又名《老子指归》。汉严遵(字均平)撰。原本十三卷,缺前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成都怡兰堂丛书本(简称怡兰本);二、秘册汇函本(简称秘册本)。补遗据王德有《老子指归》点校本(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版)。
7.84 万字 | 2023-06-18 20: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