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经略》十二卷。是被人誉为中国兵学通论的一部明代兵书,史论结合,以论带史,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兵学的基础理论。乾隆抄本作八卷,道光抄本作六卷。卷下分篇,全书共一百五十二篇。每篇体例类同《百战奇法》、《白毫子兵* 》等兵书,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引用古代战例,或用兵故事及兵家言论,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战争的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阴阳占卜、屯田粮饷等军事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既有对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阐发,又有对明代战争经验的总结。
3.06 万字 | 2022-11-05 08:52更新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不同,其引曹操注一律称“曹公曰”。款式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不同,宋人刻书习惯是在原文行内加注(双行小字),此《孙子集注》则是原文占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用与原文大小一样的字,依序排列注文。此刻本对于校勘《孙子》有重要的价值(唯《行军篇》有若干错乱)。
15.63 万字 | 2022-11-18 20:16更新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著。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三乡)。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因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一生愁苦多病,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27岁病卒。
2.54 万字 | 2023-01-02 21:01更新
庾道集。撰人不详。据陈国符考证,书中所载丹法多为唐宋人所作,少数为元明人增补。慕集外丹方诀二十徐种,内容丰富。凡九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7.58 万字 | 2023-03-17 20:37更新
《诸家神品丹法》原不题编撰人,约出于宋代。辑录抱朴子、孟要甫、孙真人、吕洞宾等诸家炼丹方诀。六卷。
3.53 万字 | 2023-03-17 20:41更新
《太清金液神气经》,撰人不详,似出於隋唐。系摘录《三皇经》、《真诰》等六期道书改编而成。有各种外丹方诀,并言服丹效验。三卷。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0.93 万字 | 2023-05-01 19:49更新
《女青鬼律》,天师道经典,书中记录了各种鬼的名字,并以太上老君和张道陵天师劝导信道者维持戒律、念鬼名,就可趋吉避凶、达到“万鬼不干,千神宾伏”。本书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原本八卷,现存六卷。底本出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女青”原本是萝藦的别称,一种药材,是个代号,而不是真名。此女青是太上老君在地上传天律和鬼律的密使,掌管各方土地神鬼的法律,所以也称五帝秘使,道教祭祀时不让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的真名,因为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真名,会当场分形而灭,所以道教法官平日不直呼女青的真名以保持判决公正,由于道教律派道脉早断,道教已无人守女青律,因此没有任何高道高人能够知道女青真名,过去历史证据也证明道教长期以来,确实完全没有人知道女青真名。正所谓“三清密令,使者代行,谁识女青,老君再临”,道门认为要等到太上老君再临或再派使者降临宣讲新律时,才会说出女青真名。
1.12 万字 | 2023-05-02 07:41更新
《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 皆首列经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为明皇疏,最后为杜光庭疏义,分别标“注”、“疏”、“义”加以区别。杜氏疏义博采众说,而以阐释唐明皇御注为主, 故名《道德真经广圣义》。收入《道藏》第440—448册。
28.19 万字 | 2023-06-04 21:13更新
《上清佩符文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据《宋史·艺文志》着录,原本有五卷,复分作五种。即《上清佩符文青券诀》、《白券诀》、《绦春诀》、《黑券诀》、《黄券诀》。今合并为一。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6-23 16:40更新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1.62 万字 | 2023-09-03 20:43更新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1.92 万字 | 2023-09-03 20:47更新
《海岛算经》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唐初开始单行,体例亦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研究的对象全是有关高与距离的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关系所连接起来的测竿与横棒。有人说是实用三角法的启蒙,不过其内容并未涉及三角学中的正余弦概念。所有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测望所得的数据,来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的高、深、广、远。此卷书被收集于明成祖时编修的永乐大典中,现保存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刘徽也曾对九章算数重编并加以注释。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
0.18 万字 | 2023-09-16 21:06更新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0.87 万字 | 2023-09-16 21:12更新
《缉古算经》,原名《缉古算术》,初唐数学家王孝通著于武德九年〔626年〕前所著。后被列入算经十书,改名为《缉古算经》。《缉古算经》一书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王孝通在书中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对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18 万字 | 2023-09-16 21:15更新
《孔子诗论》,上博楚简之一。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完、残简共29支。由马承源整理并释读。全篇盖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马氏认为“可能当时社会对诗的认识和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偏差,所以在《诗论》中常强调主观的见解”。如多次出现“吾信之”、“吾悦之”、“吾美之”等。与《论语》中孔子论诗相比较,《论语》中只涉及《诗》与修身的关系,而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乐亡离情”说,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再传弟子几说。
0.96 万字 | 2023-09-21 12:30更新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
7.69 万字 | 2023-10-06 22:32更新
《律吕新书》,乐律学专著。二卷。宋蔡元定撰。约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生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庆元四年(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为南宋音律学家和理学家。朱熹之弟子。受平原郡王韩侂胄罢黜理学影响,被贬,死于舂陵。著有《律吕新书》、《燕乐书》(已佚,仅《宋史·乐志》中存数百字)、《洪范解》、《大衍详说》等。《律吕新说》二卷含二十三章,前附序。上卷为《律吕本源》,共十三章;下卷为《律吕辨证》,共十章。该书提出在传统十二律外加用六个变律构成十八律的理论。
0.95 万字 | 2023-10-07 08:0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