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道人诗集》二巻,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夔学诗于萧■〈奭斗〉。而巻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称:“三熏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不若无所学者之为得。”其一篇称:“作诗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学盖以精思独造为宗。故序中又述千岩、诚斋、石湖咸以为与已合,而已不欲与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观其诗,运思精宻,而风格髙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有以也。《宋史•艺文志》载夔《白石丛稿》十巻。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巻。今止二巻,殆非完本。考《武陵旧事》载夔诗四首,《咸淳临安志》载夔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夔诗一首,皆此本所无。知在所佚一巻之内矣。
-
孟浩然集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
藏海居士集
北宋吴可(号藏海居士)作。二卷。原集已佚。清乾隆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集遗逸,厘为二卷,凡古今体诗各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另有1914年李之鼎刊《宋人集》甲编本。
-
戚继光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的戚继光,被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
昌谷集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著。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三乡)。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因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一生愁苦多病,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27岁病卒。
-
鲍参军集
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薛应旂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钱仲联在钱本和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