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才子佳人 > 英云梦三生姻缘
英云梦三生姻缘

英云梦三生姻缘

松云氏
18.37万 字 总点击 11343 推荐票 617

《英云梦》是清代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英云梦三生姻缘》《三生姻缘》《英云三生梦传》,八卷十六回,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 书叙王云与吴梦云,许英娘婚姻故事。王在游虎丘时见吴,爱其才美。后至天竺寺进香,访知其为兵部侍郎女,遂寄身其家为记室。因与婢女私通被逐。进京赴试途中被强人劫至山寨,得与英娘私订终身,又得其相助逃下山。再度至杭,投吴府为西席,与云梦订盟。云梦全家进京途中被劫掳,幸得仙人救出。英娘亦因强人逼婚而逃离山寨,为兵科给事杨凌认为义女,带至京师。途中遇梦云,二人结为姐妹。王后中探花,因平寇有功,加封平南侯,终与二女成婚。此书属才子佳人小说后期之作,篇幅有所增长,人物有所增多,但在表现男女爱情上并无新的进展。全书共写一百人,而形象鲜明者不多。

书友评论
《英云梦》是清代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英云梦三生姻缘》《三生姻缘》《英云三生梦传》,八卷十六回,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 
书叙王云与吴梦云,许英娘婚姻故事。王在游虎丘时见吴,爱其才美。后至天竺寺进香,访知其为兵部侍郎女,遂寄身其家为记室。因与婢女私通被逐。进京赴试途中被强人劫至山寨,得与英娘私订终身,又得其相助逃下山。再度至杭,投吴府为西席,与云梦订盟。云梦全家进京途中被劫掳,幸得仙人救出。英娘亦因强人逼婚而逃离山寨,为兵科给事杨凌认为义女,带至京师。途中遇梦云,二人结为姐妹。王后中探花,因平寇有功,加封平南侯,终与二女成婚。此书属才子佳人小说后期之作,篇幅有所增长,人物有所增多,但在表现男女爱情上并无新的进展。全书共写一百人,而形象鲜明者不多。
最新章节 :   第十六回 登金榜双成合卺 庆齐眉各受皇恩 更新时间 : 2022-05-08 15:02

同类推荐
  • 巧联珠

    作者 : 烟霞散人

    《巧联珠》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 书叙才子闻相如与佳人方芳芸、胡茜芸的爱情婚姻故事,情节建筑于误会巧合的基础上,为追求巧合,间有不合情理之处。全书共写四十五个人物。

  • 引凤萧

    作者 : 枫江伴云友

    全书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枫江伴云友辑,鹤阜芟俗生阅”,然作者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写主人公自引娶金凤娘为妻,收婢女霞箭为妾,以三人名中各取一字,合为《引凤萧》。本书以才子佳人小说形式,写宋代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并表现出作者的政治观点,这在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 刘生觅莲记

    作者 : 吴敬所

    《刘生觅莲记》是明朝吴敬所写的一本小说,该小说讲述了江东人刘一春与大家小姐孙碧莲及舅妗侍女苗灵秀的曲折姻缘。刘一春坐馆父执金翁家中,与邻园孙碧莲多次谋面,渐生爱意。两人虽有好感,但始终以礼自持。金翁内侄耿汝和向翁告状,欲坏孙刘好事,但未得逞。后刘生中举,平寇有功,舅妗将侍女(原名苗灵秀)送给他。早先刘生所遇老者说的“觅莲得新藕,折桂获灵苗”的谶语遂得到应验。

  • 风月鉴

    作者 : 不题撰人

    《风月鉴》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吴贻先(一作“吴贻棠”)所作。成书于清嘉庆年间。书叙南京常兴,为常遇春之后。六十无子,去西湖天竺求子,葬一和尚,归后妻有孕,生子,把他当女孩养育,取名嫣娘。嫣娘自幼聪颖,喜女孩。父母因晚年得子,宠爱异常,以美婢姐、娟姐、笑笑、窈窈相伴,住于花园。一日,嫣娘梦至一处,见许多美女,遂生访美之念。不久,嫣娘在考试时,经过秦淮河,在夫子庙附近见雏妓宜人,后又于静因寺外村庄遇美女引香、拾香,归后念念不忘。翌年再次参加考试,与宜人相会,又会其拜妹阿粲。归时在三山街见美丫鬟,心中羡之,打听得其名为娉婷。不久,嫣娘中解元,父病故,遂改妆入娉婷府中为小厮,用计诓得娉婷。引香、拾香家失火,巧遇嫣娘母,收为义女,接入常府。宜人年长,鸨母逼她接客,嫣娘出金为宜人及阿粲赎身。后嫣娘娶娉婷主人家小姐富春为妻,以宜人等九人为妾。不久,富春亡,又娶引香、拾香

  • 雪鸿泪史

    作者 : 徐枕亚

    《雪鸿泪史》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日记体艳情小说,是公认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在小说形式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雪鸿泪史》假托是《玉梨魂》主人公何梦霞的日记,人物还是原来的那几个,情节则增加了十分之三四,诗词书札增加了十之五六。他在“例言”中说明:“是书主旨,在矫正《玉梨魂》之误,就其事而译其文,一为小说,一为日记,作法截然不同。”他在写此书的时候,因为赶时间,部分诗词是照搬他人的作品。后来单行本出版,被人检举,他也承认并表示要补换。果然后来重作时,把他人的作品全部删除,笔墨也就一致了。《雪鸿泪史》在读者中又一次掀起了争论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