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别集 > 泉翁大全集
泉翁大全集

泉翁大全集

湛若水
165.51万 字 总点击 8870 推荐票 455

《泉翁大全集》,诗文别集。明湛若水(号甘泉)著。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本集主要收入其语录,诗文仅数卷。大全集有嘉靖十九年(1540)岭南朱明书院刊本,续编有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书友评论
《泉翁大全集》,诗文别集。明湛若水(号甘泉)著。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本集主要收入其语录,诗文仅数卷。大全集有嘉靖十九年(1540)岭南朱明书院刊本,续编有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最新章节 :   泉翁大全集卷之八十五 更新时间 : 2024-06-18 09:54

同类推荐
  • 杨文敏集

    作者 : 杨荣

    《杨文敏集》,又名《文敏集》。诗文别集。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明杨荣撰。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后明成祖为其改名为荣。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进士,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等职,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喜宾客,善应对,事君有体,进谏有方,老成持重,好谋善断,尤长于军事,始终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敏。 杨荣与杨士奇、杨溥齐名,并称“三杨”。其文学成就略逊于杨士奇,但却超过了杨溥。他久居馆阁,朝廷高文典册,皆出其手,应酬题赠之作,尤为繁富。所作诗文,大都平正典雅,雍容平易,醇实温丽,逶迤有度,透露出一股富贵气,属正宗的台阁体诗文。杨荣与杨士奇同主一代文柄,缺乏新意是他们的共同缺陷。其创作对后来的文学产生极大影响。雍容典雅、空洞乏味的台阁体随之产生,这不能完全归过于三杨,但其创作弱点也很明显。

  • 篁墩文集

    作者 : 程敏政

    《篁墩文集》,作者(明)程敏政,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是集为敏政所自订。据《千顷堂书目》,尚有《外集》十二卷、《别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遗》一卷、《杂著》一卷。今皆不在此编中,疑其本别行也。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特以生於朱子之乡,又自称为程子之裔,故於汉儒、宋儒判如冰炭,於蜀党、洛党亦争若寇仇。门户之见既深,徇其私心,遂往往伤於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祀於其乡;作《苏氏梼杌》,以锻炼苏轼,复伊川九世之雠,至今为通人所诟厉。其文格亦颇颓唐,不出当时风气;诗歌多至数千篇,尤多率易,求其警策者殊稀。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於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徵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其集名曰“篁墩”者,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於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称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然名从主人,实为古义,今亦仍其旧称焉。

  • 出劫纪略

    作者 : 丁耀亢

    杂文集,一卷。出劫:逃出劫难。崇祯末年,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胶东后,作者携老母孤侄由山中入海,漂泊了一段时间。当地老百姓则在农民军“均田”的号令下,夺取了地主的田产。作者文中曾描绘:“予远逃海中,巨宅膏田,一无主人,任其侵占而谁何,故前此所积,不可问矣。”在作者举家外逃时,其田产即被当地老百姓索占,即作者所谓的劫难。事平后,追述外逃经过,故名《出劫纪略》。原稿本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初刻本。

  • 林纾文选

    作者 : 林纾

    林纾(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原名群玉、秉辉 ,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长安卖画翁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书画家,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 。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 古文观止

    作者 : 吴楚材 吴调侯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 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