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秘史演义,李伯通著,8册32回,民国十年(1921)国史小说社出版。原名《慈禧垂帘》,又称《慈禧演义》,网上多称《西太后艳史演义》。该书叙述慈禧从兰儿到西太后的一生,以及慈禧垂帘听政其间的内政外交、军国大事。作者著书时,清亡未远,所述内容多半离史实较近;但也不乏不经之谈,比如说慈禧是武则天转世、李莲英是张宗昌转世,洪秀全本不姓洪原来姓郑,等等。虽然末尾也说“再不革命,是无天理”,但行文大半还是以清廷为正统,谈到天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未免有失之偏颇处。
25.17 万字 | 2022-08-17 19:50更新
《法镜经》是一部佛教典籍,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
1.26 万字 | 2022-08-24 10:07更新
《虎钤经》是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钤经》,明刊本,下同),重视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
8.26 万字 | 2022-10-03 21:46更新
唐成伯屿撰。伯□之生平始末无考,除此书外,尚撰、《尚书断章》等书。此编共四篇,一为兴述,阐明所谓先王陈诗观风之旨,论述孔子删定《诗经》正雅的原由。二日解说,首先阐释诗义,而后为风、雅、颂,以下分别为《周南》、《访传序》、篇章、后妃,终以《鹊巢》、《驺虞》,其大略即举《周南》一篇,隐括论列,引申以及其余。三为传受,详细备列齐、鲁、毛、韩四家授受次序及世次,并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词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述,颇似刘氏《文心雕龙》的体例,大盖为作者说经之余论。成氏于书中,认为《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以下则为毛苌所续,这一说法,实发端于伯□此书,其决别疑似,对《诗经》研究有很大贡献。书中所论,诸如孔子删诗之由,先王陈诗观风、四家诗传授世次等等,都在一定方面反映-了唐代的《诗经》研究水平,足资后世研究者所参用。
0.65 万字 | 2022-10-19 21:16更新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是北宋金总持翻译的佛经,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至政和三年(1113)之间译出。本经记述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时,应"甚深勇猛"(人名)比丘的请求,对诸比丘说三科(蕴、处、界)、十二缘生、四圣谛、禅定、三十七道品等方面的法数。
1.02 万字 | 2022-11-17 15:13更新
《阴持入经》,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
1.20 万字 | 2022-11-17 15:20更新
《佛说无上依经》,凡二卷。南朝梁代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内容包含:校量功德品、如来界品、菩提品、如来功德品、如来事品、赞叹品、嘱累品等七品。叙述雕造佛像之功德,并说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十八法、十八事等功德,为继涅槃经、胜鬘经等经之后,主张如来藏思想之经典
1.55 万字 | 2022-11-30 19:55更新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经典,属于地藏三经之一。隋朝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译,全文约13000字。佛在灵山会上,坚净信菩萨请法,佛让转问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开示两卷内容,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下卷主讲依一实境界,修二种观,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
1.58 万字 | 2022-11-30 20:02更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东汉安世高译。本经内容主要讲“四禅”“六事”。“四禅”是指安般守意过程中的四个阶阶段;“六事”是指“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是安般守意过程中的不同六种要求:“六事”与“四禅”紧密配合。为佛教小乘专讲禅数的经典。“安般”意译为出入息,即呼吸。“安般守意”即是用数息的方法,令浮躁不安和思虑过多的心情平定下来,以期能达到佛的境界。
1.69 万字 | 2022-11-30 20:05更新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2.33 万字 | 2023-01-06 15:47更新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竹斋集》包括:七言律诗、金陵怀古、建康层楼、别金陵、遇昭瑞宫次韵二首、悼达兼善平章、寄天台丁仲容、发古塘、徐竹隐、听秋轩、送边伯京之闽、漫兴三首、寄东邻唐彦常等内容。
9.36 万字 | 2023-01-06 15:52更新
《文殊师利问经》,(梁)僧伽婆罗译,凡二卷。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盘、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三归、十戒、无垢、无所著无漏、发菩提心、字母及部派分裂等问题。唐代不空译‘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即本经第十四品之别译。[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四、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
2.70 万字 | 2023-01-11 11:15更新
《水心集》二十九卷,宋叶适撰。适有习学记言,已着録。其文集之目,见于陈振孙书録解题。赵希弁读书附志者,皆二十八卷,又有拾遗一卷、别集十六卷。则独载于书録解题,且称淮东本,无拾遗,编次亦不同。别集前九卷为制集进卷,后六卷号外藁,皆论时事,末卷号后总,专论买田赡兵。读书附志则但纪其集为门人赵汝譡序刻,而不详其体例。此本为明正统中处州推官黎谅所编,前有自识,称少读适策场标凖,慕其文,至栝苍访求八年,得札状奏议等八百余篇,因裒辑彚次合为一篇。盖已非宋本之旧,惟赵汝譡原序尚存。然汝譡实用编年之法,谅不加深考,以意排纂,遂至尽失其原次。其间如财掜论田计诸篇,多论时事,当即别集佚篇,不在原集二十八卷之内,谅亦不能辨别也。适文章雄赡,才气奔逸,在南渡后卓然为一大宗。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适尝自言,譬如人家觞客,虽或金银器照座然,不免出于假借;惟自家罗列者,即仅甆缶瓦杯然,都是自家物色。其命意如此,故能脱化町畦,独运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已出者殆于无忝。呉子良荆溪林下偶谈,称水心作汪勃墓志,有云:佐佑执政共持国论。执政乃秦桧同时者汪之孙纲,不乐请改,水心答书不从。会水心卒,赵蹈中方刋文集未就,门下有受汪嘱者,竟为除去佐佑执政四字。今考集中汪勃志文,已改为:居纪纲地共持国论,则子良所纪为足信。而适作文之不苟,亦可以概见矣。
29.68 万字 | 2023-01-31 19:32更新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彭际清编。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九册。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间在家奉佛的人士(限于男性)三一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乃是记载历代居士事迹比较完备的一部书。
17.51 万字 | 2023-02-15 20:08更新
《揞黑豆集》清心圆拈别、火莲集梓。全书九卷。成书于清乾隆五九(1794)年。书名“揞黑豆集”,是说其编集目的是要揞除那些落入拟议言诠的“黑豆”。因为,这些“黑豆换却眼睛”,为让参学人恢复光明本具的“眼睛”,全书据《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辑录一百四十八人的机缘法语,偶亦附上心圆的拈提评语,以使学人领会古人活杀自在的禅机。全书九卷之中,卷首收录佛祖机缘语句,卷一至卷八收录自大鉴下第十七世应庵昙华至第三十六世茅溪行森间一百四十人之机缘法语。收入《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八套。
19.16 万字 | 2023-02-15 20:16更新
《大悲经》,梵名Maha^ -karun!a^-pun!d!ari^ka 。凡五卷。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记载佛陀临涅槃时,以正法付嘱迦叶、阿难等,宣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结集之法。计十四品:梵天品、商主品、帝释品、罗侯罗品、迦叶品、持正法品、舍利品、礼拜品、善根品、布施福德品、殖善根品、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殖善根品、教品。本经系于北齐天保九年(570),于邺都天平寺译出。宋、元、明三本与西藏本皆仅有十三品(系将本经之第十二、十三品合为一品),高丽本则有十四品。[历代三宝纪卷九、法经录卷一、大唐内典录卷六、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二、开元释教录卷六、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二]
4.51 万字 | 2023-03-19 17:0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