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4卷。释晓莹著。此书卷首有绍兴二十五年(1155)自序,谓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因追忆昔所闻见,录为4卷。其中多载禅门公案及机锋语句,有关士大夫投赠往来篇什亦甚多。集录丛林见闻、诸方尊宿提唱之语、友朋谈说议论之言,亦从残碑蠹简中摘录有关资料,汇编成书,约近百篇。详录当时禅门公案、机锋语句、缁徒故实,具有史料价值,被列为禅门七部书之一,厉鹗《宋诗纪事》多采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入释子类存目。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
5.42 万字 | 2025-03-25 22:23更新
元惟一说,宗义、省端等编,卷四为后录。南岳下第二十二世,嗣竺元道。四卷。元·了堂惟一撰,门人宗义等人编纂。收在《万续藏》第一二三册、《禅宗全书》第四十九册。了堂讳惟一,别号芥室,受法于竺源妙道,嗣法弟子有呆庵普庄。本书卷一收有庆元路延庆寺语录、台州路紫箨山广度寺语录。卷二收庆元路天宁寺语录、天童寺语录、颂古、赞语、自赞。卷三收偈颂、小佛事。卷四为后录,收赞、偈、铭等。
15.26 万字 | 2025-04-01 13:35更新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
15.37 万字 | 2025-04-02 01:43更新
凡五卷。明代僧语风圆信(1571~1647)校订,郭凝之汇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收录师承明确之居士一一一人,及无名之居士七十三人,共计一八四人之机缘语要。所列举诸先觉者之一机一境、一语一言足为后世学人之明鉴。本书与明代朱时恩所撰之居士分灯录、清代彭际清所撰之居士传、民国刘大心所撰之居士参禅兰录等,皆为参究居士道业之重要资料。先觉宗乘,系由明代陶明潜所撰之先觉集二卷改编而成,故卍续藏于先觉宗乘卷首,录有道安静、拙庵智朴、圆教解三洪等三人之先觉集序。
18.78 万字 | 2025-04-12 20:03更新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至北宋时代古清规已散逸,禅林规则紊乱,宗赜为再兴百丈清规之精神,遂搜集残存于诸山之行法偈颂,编撰本清规。其后,中国、日本所制定之清规,皆以本清规为标准。
20.05 万字 | 2025-04-04 08:01更新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该书体例清晰,总论章旨,释文平允。除录赵秉文对《老子》解释外,又辑有王弼、唐玄宗、宋徽宗、司马光、王雱等诸家之说,并于行文之中加作者姓氏用以分别,又参儒佛之说以释道。如注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句,其注文为: “玄玄则极矣”明重玄之极致,用以总论其旨;又谓“常无者,佛氏所谓真空也。常有者,佛氏所谓妙有也”,是以佛学明道家之理。此书不但体现了赵秉文对老氏之学参悟透彻,而且所集众家注释,使原著佚者,以此书存其万一;原著存者,也可依此书校对。现存明 《道藏》本、《小万卷楼丛书》本。
9.17 万字 | 2025-04-04 09:35更新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宋道冲说,智沂、悟开等编,木石序,艮传跋,赵以夫跋,附龛铭、行状及补遗。南岳下第十九世,嗣曹源生。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序刊。主要收录其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雪峰禅寺语录、庆元府天童景德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寺语录、平江府觉城山法华禅寺开山语录,及普说、法语、龛铭、行状、跋、补遗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13.17 万字 | 2025-03-31 17:00更新
佛教著述。清康熙十五年(1676)祖源超溟著。一卷。问答体。以“须悟万法,归于一心”为宗旨,从十个方面阐述禅宗思想,即:一警省俗迷、二儒释论理、三释道辨伪、四顿悟修证、五教乘差别、六惟心净土、七禅分五宗、八十魔乱正、九经语引证、十劝善印施。书前有序文多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4.12 万字 | 2025-03-24 15:15更新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46 万字 | 2021-09-13 11:52更新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赵宋法天译。明宝光明陀罗尼之法门。多与华严经十住品及贤者品同。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能,不可角敌。次有法慧菩萨入定受加,出说十住法门。(与华严经十住品长行偈颂俱同。)普贤菩萨赞叹印证。舍利弗自叹从来未闻。佛命其广集诸天,重请妙吉祥说法。妙吉祥许已,大地震动,十方云集,乃相与问答,令众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又与妙吉祥问答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复问佛持经之福,谤经之罪。普贤又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以一法,谓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谓离于瞋恚,善言诱喻。阿难又问佛闻经之处。佛又为普贤菩萨说偈。
3.40 万字 | 2022-11-06 14:10更新
太平经钞,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据近人王明考订,此书应为唐末道士闾丘方远节钞《太平经》而成。原书十卷,每卷节抄《太平经》一部正文,其中甲部抄文并非汉代《太平经》原文,而系出自《灵书紫文》、《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等南北朝上清派道书。又据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今本《太平经钞》癸部实属原经甲部钞文,而癸部钞文则缺。此书概括《太平经》残佚卷帙之内容,为研究汉代道教思想史保存重要资料。南唐沈汾、南宋邓牧称赞此书「备尽枢要」,「文约旨博」,确如其言。
16.98 万字 | 2025-03-22 14:21更新
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就求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一二五人,自文殊菩萨至陶氏十六娘,依次各作七言四句之咏赞一首,并略记其生平。其中五人合述,总为一二二首,计比丘六十四人、比丘尼三人、优婆塞三十八人、优婆夷十人。卷末载有洪武十四年(1381)大佑之跋、十六年性深之跋,并附记宋杨次公之念佛愿文一篇。
21.40 万字 | 2025-03-25 18:55更新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及秉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偈颂等,卷末附录陆游所撰之塔铭一篇。
17.83 万字 | 2025-03-25 21:13更新
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辑录道霈再住鼓山以后之语录,故称还山录。内容包括上堂、示众、佛事、偈、赞、序、题跋、记等。卷末附录旅泊幻迹一篇,系其自述一生行谊与著作之记录。
17.50 万字 | 2025-03-26 21:17更新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訢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峰和尚语录等。
11.48 万字 | 2025-03-25 11:09更新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9.23 万字 | 2025-03-22 23:3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