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杂说

时间:2022-07-04 21:14

 [清]沈谦


    ○词承诗启曲

    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贵人自运。

    ○各调作法

    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

    ○词贵于移情

    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白描与修饰

    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不特难知,亦难言。

    ○僻词与常调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偷声变律之妙

    小令中调有排荡之势者,吴彦高之“南朝千古伤心事”、范希文之“塞下秋来风景异”是也。长调极狎昵之情者,周美成之“衣染莺黄”、柳耆卿之“晚晴初”是也。于此足悟偷声变律之妙。

    ○稼轩宝钗分一曲

    稼轩词以激扬历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昔人论画云,能寸人豆马,可作千丈松,知言哉。

    ○范词景中有情

    范希文“珍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及“芳草无情,又在斜阳外”,虽是赋景,情已跃然。

    ○柳词能移我情

    柳屯田“每到秋来”一曲,极孤眠之苦。予尝宿御儿客舍,倚枕自歌,能移我情,不知文之工拙也。

    ○柳词翻旧为新

    “云想衣裳花想容”,此是太白圭境。柳屯田“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翻旧为新之法。

    ○东坡杨花词直是言情

    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徽宗亦然。

    ○二李当行本色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秦词直抒本色

    秦少游“一向沈吟久”,大类山谷归田乐引,铲尽浮词,直抒本色。而浅人常以雕绘经等词极难作,然亦不可多作。

    ○泥涂无逸词

    黄州驿卒苦于牵笔,泥涂无逸之词,此正奴隶事。知者遇之,如获珍奇,无足怪也。然“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故是销魂之语。

    ○贺词善于喻愁

    贺方回青玉案:“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康伯可女冠子

    草堂静坐,林月渐高,忽忆伯可女冠子词云:“去年今夜,扇儿扇我,情人何处。”心不能堪,但觉竹声萤焰,俱助凄凉也。

    ○周词情意缠绵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自少人行。”言马言他人,而缠绵偎倚之情自见。

若稍涉牵裾,鄙矣。

    ○古人语不相袭

    徐师川“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欧阳永叔“强将离恨倚江楼,江水不能流恨去”,古人语不相袭,又不能各见所长。

    ○李後主为词中南面王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予尝谓李後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填词结句

    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晕,此恨谁知”,深得此法。

    ○晏同叔词神到

    “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不若晏同叔“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更自神到。

    ○秦词写晓景佳

    秦淮海“天外一钩残月照三星”,只作晓景佳。若指为心儿谜语,不与“安边着子,门里挑心”,同堕恶道乎。

    ○寻寻觅觅难和

    予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阕,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

    ○张世文词警策

    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酝藉,不减周秦。“雪猫戏扑风光影”,尤称警策。

    ○伊川叹赏晏词

    “又踏杨花过谢桥”,既伊川亦为叹赏,近于我见犹怜矣。

    ○写人传神词

    “唤起两眸清炯炯”、“闲里觑人毒”、“眼波才动被人猜”、“更无言语空相觑”,传神阿堵,已无剩美。彭金粟“小语怯听闻,娇波横觑”,王阮亭“目成难去且徐行”,又别开一生面。予之“定晴斜睨,寂寂帘垂地”,瞠乎後

矣。

    ○美成深于情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卞急迂妄,各极其妙。美成真深于情者。

    ○程村俊语

    “小雨三更归梦湿,轻烟十里乱愁迷。”此是程村俊语、情语,予每诵之,凝思终目。

    ○山谷喜为艳曲

    山谷喜为艳曲,秀法师以泥犁吓之,月痕花影,亦坐深文,吾不知以何罪待谗谄之辈。

    ○作词要诀

    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得之矣。

    ○学周柳苏辛  当以离处为合

    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

    ○彭金粟论词

    彭金粟在广陵,见予小词及董文友蓉渡集,笑谓邹程村曰:泥犁中皆若人,故无俗物。夫韩、秦观、黄庭坚及杨慎辈,皆有郑声,既不足以害诸公之品,悠悠冥报,有则共之。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