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时间:2023-03-29 20:04

  經名: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北宋初。假託太上老君傳授天師賬道陵,言醮祀南斗六司延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序
  三天大法師正一真人張道陵、弟子左玄真人王長、右玄真人趙昇同記述
  太清境太上老君兩度降蜀之臨邛,往大邑至于鶴鳴山,初授與徵士張道陵正一盟威祕籙二十四階品,次授朝拜日月高奔鬱儀結璘之真訣,并三八謝罪滅除黑簿超度玄祖之文。道陵先於中嶽已獲得黃帝九鼎丹書,後始在鶴鳴山隱居,遂備藥物,乃依其方法,修鍊三年,丹成,未敢服之,乃謂弟子王長曰:神丹成就,若服餌之,當必冲天,便為真人矣。然吾未有大德,宜須為國為家除害興利,利濟民庶,所謂先施勤勞,後可服丹,即輕舉上昇,臣事三境,則吾無愧焉。由是果蒙太上老君親降法駕,荐授真文,修行千日,忽於一時能內顧五藏,外集萬神。
  太上復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炁,行三步九跡,交乾履斗,呼召九元,以齊七政,隨罡之所指,立攝伏精邪,因吞餌大還,尋滅除小醜,至是乃與六天鬼魔,戰奪二十四治,改為福庭,名之化宇,降其帥為陰官,置道者令焚修,於是明分晝夜,人鬼殊途。又於陵州仁壽縣,降摯十二天游玉女,化地作鹹泉煎鍊為鹽,因名其地曰陵郡。
  道陵道之成也,至第三度,又蒙太上降臨,授以經籍千軸,皆修行之要道,將傳付有道者,令生身受度,使永劫長存,即與道陵同遊成都。太上駕龍車,道陵乘白鶴,頓下五雲,至太昊玉女修大丹之所,感地踴玉局座,高丈餘,太上登于座中,道陵稽首座下,老君此時為說北斗七元經,削死延生之法,即漢桓帝永壽元年太歲乙未正月七日也,至其月十五日上元之辰,老君又復為道陵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耳。
  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
  爾時,太上老君於永壽元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辰,再降於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地神復湧玉局寶座,於是老君昇于座中。告道陵曰:夫九天八會之真文,三洞三清之上道,乃元始天尊昔經歷于七億萬劫,天地始終,人倫生死,五運遷變,萬彙興衰,而天尊於是宴居景雲之上上清之境,修鍊至真,敷敭妙道,愍念蒼生,大慈不捨,吾昔得傳付是經,今當授之於汝,汝宜選奉道之士,謹修行之人。天陽地陰一合而生成日月兩曜,兩曜行度五緯周天,是謂七政,則七星九元北斗也,每以杓,隨月建分,指節氣二十四氣、二十八舍,應下土七十二候、三十六禽,舍中有斗宿六星,是則號南斗六司,與北斗七政分職,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宮,總轄中外百辟官品,乃紫微、太微兩極都曹也,上係十二分次天真靈神,下統十二分野地祇主者,四瀆五嶽、九州八紘、名山大川、城隍社廟,中及人民羣類萬物,無不繫其簿籍掌握。北斗位處坎宮,名同月曜,降神於人,名之為魄也,主司陰府,宰御水源,將濟生聚,功莫大焉。南斗位處离宮,名同日曜,降神於人,名之為魂也,主司陽官,宰御火帝,將濟動用,德莫大焉。洎有天地,迄至于今,二司兩極,同共陶鑄萬品,生成萬物,注擬天人之爵秩,增减士庶之祿俸,延促年齡,去留 災福,莫不由其與奪也。所以然者,乃知陽日陰月,南北二司魁斗魒綱,受性水火,稟質陰陽,助天地而育物,體道德而垂光,物得而豐也,非此而孰能乎,人得而生也,非此而孰為乎。是故天尊慇懃嗟愍,觀爾含靈,一如赤子,開放救護,令保生性,其救護法,使一切善男子善女人,不以高卑,皆應至心常行,恭仰於所見時睹日曜月曜南斗北斗,則鄭重叩頭,請乞祐護,願賜恩福,上言呼稱:至聖至尊真宰真君。扲哀凡冗,宥赦過咎,即再拜,不得懷於輕慢,反招殃累。
  老君曰:爾等男女,能依吾所授奉教而行者,若有所告請,欲消災度厄,增福延年,保家屬之團圓,祝封疆之寧謐,或兔息塚訟,削死注生,皆當上章投詞設醮,求請無不如意也。於是老君為道陵重宣言曰:
  南斗火官除毒害,北斗水神滅凶災。
  一切所求皆稱遂,萬般滯悶悉通開。
  能依經法冥心醮,必當隨願契靈臺。
  凡在有清常頂禮,禍厄無因輒敢來。
  老君曰:神真之妙,凡世難言,凡夫愚昧,貴遠賤近。近者身也,目見日月星斗,耳聞風雷韶雅,鼻嗅蘭麝腥臊,舌了甘辛酸苦,口宣言語音響,至於手執足行,自生及老,皆不可離于水火。今凡夫見之若不見,聞其言如甚聵,殊不知成立生性,實是天地日月星斗與之,假於四大,正玆一氣,生生之生,全繫水火,水火比於道之真體,故不可暫離,可離而獲存者,非物非人。吾今叮嚀與在世男女,說此要道,普令發心求請醮獻,知有神真,信吾教示,更能於四時月旦、八節二十四氣、三元三會、五臘本命,是諸良時吉日,皆可上章拜表,投詞獻款,請乞恩福,謝過懺罪消 災,然燈獻果,供養拜請,其福無量。
  南斗第一天府司命上將鎮國真君
  南斗第二天相司錄上相鎮嶽真君
  南斗第三天梁延壽保命真君
  南斗第四天同益筭保生真君
  南斗第五天樞度厄文昌鍊魂真君
  南斗第六天機上生監簿大理真君
  右符六道,朱書,男左女右佩帶,令人長命,無諸災害。
  道言:六星真君、六星童子、火鈴將軍,凡人轉誦此經,切須至誠,虔心禱祝,無不應驗。唯在精懃,拜表上章,真聖自降,必獲延年長生道性。
  老君曰:此六司真君,神性急速,能傾心求請,無願不從,神真感人心,隨事皆諧偶也。且夫萬行之本,一身之根,在乎道氣保固形命,形命保固,在乎教法,教法存乎科儀之細密,聲發響應,形動影隨,形從心移,發足動步,神靈微妙。
  南斗北斗陶魄鑄魂,魂既受鍊,乃遷轉生,人能依吾教法,謝已往之非,補將來之短,洗滌眾災,拜迎百福,唯在嚴潔崇敬,罄志投誠,必獲度世之仙道,與日月之同年。若有深信之士,能修設兩極二斗,同醮一壇,各像斗星,立壇柱,列香燈,鋪排净茅,供獻果食,可糖餅、油餅、荷蒸乳蒸煎棗湯細茶,不須酒脯。此最為要道,以斯迎請神真,真聖歡喜降臨,還得賜其福祐。
  惟時老君演此妙經既竟,天師道陵及諸弟子再拜禮謝,信受奉行。
  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