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陆人龙著,陆云龙评点。《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话本小说集,自明末清初以来,湮没已久,不为人知。1987年,台湾东吴大学吴国良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陈庆浩先生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型世言》存本。一时,此书引发轰动,大有“洛阳纸贵”之势。1992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出版影印本。大陆方面,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4月、中华书局于1993年7月分别排印出版。之前流传的诸多《三刻拍案惊奇》版本均来源于此书。此书虽被称为“三刻拍案惊奇”,然质量委实不佳,故事情节颇为平淡,说教味过重,无法与“三言二拍”并列。
34.62 万字 | 2025-01-18 10:25更新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明代短篇小说集。40卷。又名《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明刊本题“李卓吾先生秘本”,“诸名家汇评写象”。卷首序署“庚辰秋仲磊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日本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皆有藏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缺5—9卷)。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十万卷楼石印本,每卷一图。有总评和旁评,题署同前。这部小说共写了“宰予昼寝”,“公冶苌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有澹台灭明者”等40个故事,各以“四书”中一句话为标题,各写春秋战国时一个人物。其中以“子路问路”、“孝哉闵子骞”、“公输子之巧”写得比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文学性较强。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这四十篇文字正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源于《四书》,每卷题目也均取自《四书》中的原句。因其所描写的《四书》中提及的人物分属于春秋列国,“那时天下有七十二国”(卷三五),故冠之以“七十二朝人物”。
34.09 万字 | 2024-07-16 08:10更新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
30.09 万字 | 2024-07-17 10:16更新
《李太白诗集注》,李白诗注本。清王琦辑注。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另有《李长吉歌诗汇解》。王琦自序云:“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至于山川古迹之地形、鸟兽草木之名状,尤加详考,不厌繁复,盖将以为多识之助”,故虽知有“绮碎鳞杂”之议,而仍坚持详尽综博,以“搜罗轶典,抉发奥思”。王氏又精通道书佛典,用以注释“才兼仙佛”的李白,正“足以发太白难显之情,而抉三家未窥之妙”(杭世骏《李太白文集序》)。对于前人的见解,王氏能慎重斟酌,去短从长,融入自己的心得,成为新注,总观全书,持论平正,客观可信。是书又名《李太白全集》、《李太白文集辑注》,是当时李白诗文合注最完备的本子,历来得到学术界重视。
34.19 万字 | 2024-09-13 16:39更新
《西游记百回详注》,清代刘一明著,本书仿照《西游真诠》的模式,以道家学说为核心,解读西游记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寄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长春真人度世心切,作《西游记》,去譬喻而就实着,略文章而来常言,特欲人人成仙,个个作佛耳。观於部首一诗,末联云:“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而知真人一片度世之婆心,不为不切矣。盖《西游》之道,金丹之道,造化之道,’无非元会之道。其中所言内阴阳、外阴阳、顺五行、逆五行、火候药物、天道人事,无不悉具。”
30.03 万字 | 2025-02-08 20:15更新
《新五代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36.73 万字 | 2023-05-02 16:26更新
本书是清代著名侠义小说,原名《圣朝鼎盛万年青》,又名《万年青奇才新传》、《乾隆巡幸江南记》。小说写乾隆皇帝在京梦得江南人才众多,故化名高天赐,微服出访,查寻贤良,兼观景色的一路经历。所到之处,亲见官吏贪赃枉法,豪强鱼肉乡民,豪杰壮士效忠报国。福建少林寺至善法师及其门徒方世玉、胡惠乾、洪熙官仗恃武功,聚众作恶,乾隆于是惩贪官,除恶霸,延揽英雄,并派兵剿灭了福建少林寺。引人注目的是乾隆皇帝翦除贪官时,往往仰仗绿林豪杰,用他自己的话说:“到得江南以来,历遭艰险,都是那班人辅助,虽系绿林豪杰,亦属朕之功臣。”本书对南方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也成为港台武侠影视取材的蓝本。
32.83 万字 | 2021-06-03 10:20更新
遗山文集,又名《遗山集》、《遗山先生文集》,是元好问诗文集。最初由严忠杰在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编录成集,张德辉类次,前有李治、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鹗二跋,诗文共四十卷。元刻中统本《遗山先生文集》收诗1280首,编为十四卷,只分体不编年。
42.96 万字 | 2023-01-01 16:57更新
《宗门拈古汇集》,凡四十五卷。清代僧白岩净符编。康熙三年(166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编集自佛祖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十六世诸师之拈提、机缘;系自宗门统要续集,集录宋、元以前者之拈提语,并补其机缘,对于‘统要’未载之宋、元以后者,则次第续列。其广搜各方语录、行状、碑铭,凡一拈一别、一代一征,皆依统要体例增订编列,得一七○○则,系公案之集大成者。
38.20 万字 | 2023-08-27 16:06更新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林弘衍所编之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集录广录所未收之上堂、拈香、垂示等之语要,包括玄沙之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42.72 万字 | 2025-03-22 12:42更新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又名《话说清朝秘闻艳史》本书以叙述仕女的孝义节烈、艺术方技等“艳迹”,反映清三百年的兴衰变化。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写起,生动地描述了柳如是泪洒虞山、十三妹为父昭冤、吕四娘誓报家仇、醋海风波贝子恋凤英、香消玉碎乾隆器香妃、赛金花重温旧梦,小凤仙恸器情人等等,直写到瑾妃归葬西陵结束全书。书中不乏巾帼英雄、宫中秀女、贞孝烈妇、诗词才女。作者虽以史笔叙事,言简意赅,但其间男欢女爱的描写也淋漓尽致,生花之笔目不暇接,或庄或谐,悦醒心。这是本通俗历史读物。本书主要深刻描写了清朝帝王的感情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的刻画。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清朝深宫官地的帝王生活,也对读者熟知清朝的历史线索大有帮助。
39.11 万字 | 2024-07-16 08:23更新
《周朝秘史》明余邵鱼撰。余邵鱼字畏斋,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末年在世,万历时余象斗呼为“先族叔翁”。又名《春秋列国志传》或《列国志传》,长篇历史小说,叙述自商纣王即位选美女得妲己至秦统一天下的一段历史故事。宋元话本中就早有讲述列国故事的,如《秦并六国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等。余邵鱼在这些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历史典籍的材料,掺杂了一些如“苏妲己驿堂被诛”、“穆王西游昆仑山”等民间传说,较全面地演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开头部分,还用很大篇幅演述了商周历史,以显示治乱兴亡的历史发展轨迹。书中暴露了殷纣王、周厉王、晋灵公等统治者的残暴失政,亦有封建正统说教和少量神怪荒诞描写。该书是宋元平话之后较系统完整地演述春秋列国故事的历史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是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创作基础。
37.58 万字 | 2024-07-17 10:21更新
《至正集》,元代诗文别集。原本100卷,现仅存81卷。许有壬撰。《四库全书》曾据河南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刚编成,并由门生集录缮写完毕,许有壬就去世了,其子许桢仓皇轻装南行,书籍遗稿损失殆尽。此后《至正集》便久无传本。明朝中期以后,《至正集》复出,已佚去19卷。仅有81卷。本书善本,有明崇道堂抄本。卷1为赋,卷2-11为古诗,卷12-22为律诗,卷23-28为绝句,卷29为绝句、联句,卷30-35为序,卷36-43为记,卷44-64为碑志,卷65为说,卷66为诔、传、解、铭、箴,卷67为赞,卷68为颂、辞,卷69为文,卷70为诏、制、表、笺、疏、启、卷71-73为题跋,卷74-77为公移,卷78-81为词。许有壬是元代后期的元老重臣之一,他从政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至正集》所收的许多作品可以补正史实。他的文章以雍容典雅为特点,诗词则因应酬之作较多,艺术水平较为一般。
33.78 万字 | 2024-09-13 16:36更新
《解学士文集》,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朔二序。此本传世较少,近世藏书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广。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罗洪先与缙从孙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础上(从此本首录黄、蔡二序,可知罗、解曾见黄氏刻本),蒐辑散亡,稍剔其伪,重编缙集,分为十卷,其中诗集部分,先将应制之作另编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体编排,依次为四古、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绝、七律、赋、词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传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间,缙十世孙解悦重编解集,并加补葺校勘,厘为十六卷,诗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刊本。
32.54 万字 | 2024-09-13 16:36更新
《空同集》,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李梦阳的诗文集,称为《空同集》,现今流传的有明嘉靖间其甥曹嘉刊本,包括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及附录2卷。诗集单行本有明万历间李三才辑《李何二先生诗集》本、《李崆峒先生诗集》33卷本、清光绪间张祖同辑《弘正四杰诗集》中《李空同诗集》33卷本。
36.67 万字 | 2024-09-13 16:36更新
《刘墉传奇》,版本:清代北京蒙古车王府藏说唱鼓词,三十二部一百零七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乾隆年间刘墉私访判案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31.52 万字 | 2025-01-18 10:11更新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丶《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版本: 同文堂刋本。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 本书是《杨家将演义》的分支。与《万花楼演义》同脉络,但情节内容自成首尾,叙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将征西的故事。不少戏曲剧目取材于此。
32.50 万字 | 2025-01-18 10:20更新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 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
48.13 万字 | 2023-05-02 16:36更新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是明代方汝浩作长篇小说。该书内容为南北朝时事,主要讲述这一时代宫廷政治、战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故事。旨在通过历史演义,希冀理想化人物结束分裂,给百姓以安定生活的思想。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多参照史实,后半部所记人与事,虚构较多。
39.59 万字 | 2023-05-02 16:3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