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揞黑豆集》清心圆拈别、火莲集梓。全书九卷。成书于清乾隆五九(1794)年。书名“揞黑豆集”,是说其编集目的是要揞除那些落入拟议言诠的“黑豆”。因为,这些“黑豆换却眼睛”,为让参学人恢复光明本具的“眼睛”,全书据《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辑录一百四十八人的机缘法语,偶亦附上心圆的拈提评语,以使学人领会古人活杀自在的禅机。全书九卷之中,卷首收录佛祖机缘语句,卷一至卷八收录自大鉴下第十七世应庵昙华至第三十六世茅溪行森间一百四十人之机缘法语。收入《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八套。
19.16 万字 | 2023-02-15 20:16更新
《禅真后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演义禅真后史》,是明代方汝浩著长篇小说,共六十回(清末删节本共五十三回)。成书于明末。小说描写唐太宗二十三年(649年),饥馑流离,盗贼四起。唐太宗听了李太史的话,令叶法师发檄祈请,十分恳切,于是有真人降生阳世,征番灭寇,利民济物,在几年间便做了许多因果。他的下界引出了很多希奇古怪的事来。这个真人是《禅真逸史》中的薛举,在此书中转世降生为善良秀士瞿天民家为子,名叫瞿琰。他从小得到高僧秘传,挟神技异术,有济困扶危之志,做出了“种种奇勋异绩”,最后功成仙去。《禅真后史》承继《禅真逸史》,对佛道谈经说法、参禅礼佛等作法颇多微词,认为佛道是做的表面文章,于世无补,神仙应从实际中修得。 [3] 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较为饱满。
26.45 万字 | 2022-03-25 13:24更新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前二卷各三十章,大抵引述前人之言,略论龙穴砂水、山向形势、阴阳气运、七政五行。后六卷分别详述选择福地吉辰之条例,如阴阳五行,造命格,七政运用,众星躔度,五运六气,九官三元。总之,本书所述判断星宿时辰、山川地脉,基穴方位,以及安葬仪式等内容,皆为古代星象家和风水先生之说。
8.14 万字 | 2024-11-04 19:37更新
《英雄泪》清代小说。四卷二十六回。见于《绣像英雄泪,国事悲合刻》。署“鸡林冷血生著”。其真实姓名不详,曾编《小说时报》之陈景韩,常以“冷血”为笔名,二者是否有关,录以待考。存上海书局石印线装袖珍本。行文屡称“我大清”,自序又说:“庚戌仲秋,日韩合并”“遂援韩国灭亡之原因及结果成一书,以鼓民自强为宗旨,凡三越月而是书遂成”。知约作于1910 年末至1911 年初。此作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为主要线索,写出了日本吞灭朝鲜后的惨痛情景,以及朝鲜志士奋起救国的事迹。
11.42 万字 | 2022-05-08 15:00更新
《五色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笔练阁编述五色石》,一名《遍地金》《补天石》。作者题为“笔练阁主人”,一说是清代徐述夔。成书于清康熙前期。每卷三字标题,复缀以回目。每卷写一事。故事背景卷八为唐,卷三为北宋,卷六为南宋,卷一为元,卷二、四、五、七为明。作者以人生缺陷为憾事,以为善恶应有报,才子终配佳人,故以文代石补天道之缺漏。
11.88 万字 | 2022-08-30 19:35更新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16.70 万字 | 2024-07-28 19:50更新
《南华真经口义》是宋代林希逸撰《庄子》注释评析著作,三十二卷。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又号腐斋,福清人。端平二年(1235)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能诗,工书画。见《宋元学案》卷四七、《宋诗纪事》卷六五、《书史会要》卷六。
22.77 万字 | 2023-06-14 20:35更新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大宝积经》第五无量寿如来会同本异译。
3.31 万字 | 2022-09-06 17:02更新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玭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0.55 万字 | 2023-10-08 07:44更新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雅本)。此注本将《老子》原文分为六十八章,无章名。
4.15 万字 | 2025-02-08 20:22更新
《守宫砂》,明清通俗小说,佚著者。属传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120回,正如作者序中所言“稗史”“助正史之不足”,讲述明武宗时的英雄豪杰和忠奸贤良事。
29.37 万字 | 2022-08-07 21:48更新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轩"。10卷。今通行本有繁简二种,繁本100则,简本62则、63则、66则不等,均有听五斋(或题李贽)点。 该书记述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故事。内容大都是包公明断谋财害命、仗势凌人以及奸盗诈欺等案,塑造了一个刚直正义的清官形象,同时夹杂了大量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和因果报应思想。
17.54 万字 | 2023-05-16 16:26更新
《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撰。分上下二卷。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命名缘起的记载纂辑成书材料丰富考证翔实。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卷末附载“建除体”及“字谜”等都与乐府无关。有明毛晋汲古阁据元刻所刊《学津讨原》本。吴兢,汴州人。少励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魏元忠荐其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私撰《唐书》、《唐春秋》,叙事简核,人以董孤目之。其捃摭乐府故实,与正史互有异同,真堪与《国史补》并垂不朽云。晋又识。
1.29 万字 | 2023-01-10 14:53更新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唐 )不空译,是书三卷,现收录于《大正藏》第11卷,经号0319。
2.62 万字 | 2022-09-06 16:18更新
《鲒埼亭集》,清全祖望作。祖望故乡浙江鄞县有鲒埼亭,故名。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祖望学问渊博,经史诗文皆所擅长。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留意南明史实,祖望亦广搜其遗闻佚事,续加纂述。集内所载明末诸公碑表,详尽核实,足补《明史》之缺。文集38卷为全祖望亲手编次,卷1为颂,卷2、卷3为赋,卷4为语,卷5为辞,卷6至卷24为碑铭,卷25、卷26为行状,卷27、卷28为传,卷29为论,卷30为记,卷31、卷32为序,卷33为议,卷34为简帖,卷35为杂著,卷36至卷38为题跋,共收文380篇。
28.64 万字 | 2024-06-23 21:48更新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全一卷。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古、偈颂、小佛事等,并附有石溪心月等人之序。
3.04 万字 | 2024-08-27 09:11更新
《草庐经略》十二卷。是被人誉为中国兵学通论的一部明代兵书,史论结合,以论带史,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兵学的基础理论。乾隆抄本作八卷,道光抄本作六卷。卷下分篇,全书共一百五十二篇。每篇体例类同《百战奇法》、《白毫子兵* 》等兵书,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引用古代战例,或用兵故事及兵家言论,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战争的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阴阳占卜、屯田粮饷等军事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既有对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阐发,又有对明代战争经验的总结。
3.06 万字 | 2022-11-05 08:52更新
米芾为北宋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米芾文集名称众多,版本复杂,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宝晋英光集》系列;一是《宝晋山林集拾遗》系列.宋嘉泰元年筠阳郡斋刻《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本为现存最早之本,而毛氏汲古阁抄本为现存《宝晋英光集》最早之本.
3.26 万字 | 2022-07-02 21:51更新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