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集》,北宋欧阳修著,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
106.59 万字 | 2023-01-31 19:18更新
《五灯全书》一二零卷,此书大部份系根据五部《灯录》及各禅宗史书编集而成。编者超永为康熙年间北京圣感寺住持。卷首有上康熙奏疏、序文、凡例及目录。关于此书之价值,陈援庵于《清初僧诤记》一文中曾云“书合五灯会元及五灯会元缵续,而增其所未备。南岳青原下,各迄三十七世,集五灯之大成,为宗门之宝窟。与严统之疏陋偏激,不可同年语矣。”
175.55 万字 | 2023-02-15 19:48更新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佛三月后,当入涅盘。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请问护菩萨法,佛为说三昧名。时有净威力士怀慢而来,佛以父母生力示之,发菩提心。那罗延重请三昧之义,佛以发无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应成布施、持戒、多闻,三种庄严。次明成就种种四法,能证无生。次为力士授菩提记,及诸大菩萨,各说菩萨所行法门。(此一切菩萨所宜急急受持,令三宝种,永不断绝。)
2.54 万字 | 2023-03-19 16:58更新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种炼丹方法,如玄黄法、丹华法、神符法、神丹法、还丹法、饵丹法、炼丹法、柔丹法、伏丹法、寒丹法等,提出炼丹必择明师以受诀,并引狐刚子说以证之。卷四所说“明防辟恶邪魅守神保身”,卷五“明朱成神丹必籍资道之缘”与《抱朴子内篇·登涉》内容相类似,讲人山炼药的诸禁忌和防避法。书中又讲了许多种药物的具体制作,如水银、丹砂、雄黄等。此经诀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及道教外丹术的宝贵资料,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6.60 万字 | 2023-04-10 20:28更新
《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撰人不详,八卷,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三十一个互有衔接关系的段落,详细叙述了武当道崇奉之神——玄武大帝的神话传说;第二部分叙唐宋时代玄武灵应故事。
6.79 万字 | 2023-04-16 12:26更新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十定》两品,慧苑续其作而成此书。全书分十门:(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差别;(4)简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显义分齐;(8)部类传译;(9)具释题目;(10)依文正释。从第二卷开始解释各品经文,一般分“辨名”、“来意”、“宗趋”、“释文”等四项。本书提出“四种教”、“两重十玄门”等,与法藏的一贯思想不符。后慧苑之论被视为背离师说,不为华严宗人所承认。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52.60 万字 | 2023-04-23 07:18更新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以七科总括摩诃止观一部之要旨,以明天台观门之大概。七例即:(一)所传部别例,(二)所依正教例,(三)文义消释例,(四)大章总别例,(五)解行相资例, (六)心境释疑例,(七)喻疑显正例。注疏有从义之止观义例科一卷、止观义例纂要六卷、处元之止观义例随释六卷等。[佛祖统纪卷二十五]
2.07 万字 | 2023-04-26 17:01更新
《无上秘要》,唐,不着撰人。原一百卷,今存六十八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平部。参校版本:敦煌写本P.2861、DX169a+169a、DX2632a、S.80、P.2632、S.5382、P.2371、P.3327、P.3141、P.3773及《佚籍丛残》珍字二O所收罗振玉校录敦煌唐写本《无上秘要》卷五十二残本。
30.59 万字 | 2023-04-30 16:48更新
《法海遗珠》,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杂,是研究新符箓派的重要文献。卷45有天蓬派第五代经师章舜烈文,撰于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其后列仙派,将章舜烈书为五代经师。
22.90 万字 | 2023-04-30 16:57更新
《太清中黄真经》,又名《中黄经》、《胎藏论》、《胎藏中黄经》。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简称辑要本)。二、《云笈七签》本,收入该书卷十三。
1.06 万字 | 2023-05-01 19:59更新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撰人不详,似出隋唐。三卷。上卷言金汹还丹之作法及功效。中下二卷抄录《抱朴子·金丹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从内容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以葛洪之名而作。《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三卷。今《正统道藏》本亦为三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本书上卷叙述金汋还丹之作法及功效。其法以黄金、水银加雄黄、硝石,入青竹筒中密封百日,化作金水、汞水。再将金水煮水银,用淳苦酒汩渍其上,猛火煅之三十日,使水银皆紫。再用六一泥涂黄土瓯里面,将水银盛入其中烧炼成还丹。
1.15 万字 | 2023-05-02 07:49更新
《虚舟普度禅师语录》又称《虚舟和尚语录》,由宋虚舟普度(1196-1277)撰写的图书,诤伏等编。共一卷。至元十二年(1275)年刊行。收录其在报宁、龙游等八寺的语录以及小参、偈颂、真赞、自赞、小佛事等。卷末附元叟行端撰的行状。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2.21 万字 | 2023-05-12 14:24更新
《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25 万字 | 2023-05-12 14:28更新
《金刚经科仪》,一卷,附心经科仪,清谈建基录,首题金刚经科仪宝卷,又题销释金刚科仪,尾题销释金刚经科仪。
2.24 万字 | 2023-05-16 09:49更新
《修炼大丹要旨》,撰人不祥。内收吕仙赐方,当出於宋代。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衍类。卷上载述外丹,如造灵砂贴身、白雪独神养粉、糁制、神符等要诀,并收载火龙玄珠大丹、金丹、神雪丹阳、四皓丹等丹法;卷下载朱砂鼎方、丹华丹、通神丹、混元九转金丹诀等。
1.35 万字 | 2023-05-18 21:16更新
《南华真经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三十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清《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二、清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刻印本(简称浙江书为本);三、宋陈碧虚《庄子阙误》(简称阙误)。
42.94 万字 | 2023-05-30 22:34更新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宋江澄 (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 《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仿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体例,又与章安所作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体例相近。前列经文御注,次为解义疏证。逐句阐述,疏文繁衍;广引旧籍,多以 《庄子》、《周易》文理相参。然宋徽宗解释“道德”,其文简约;而江澄之疏,称道之为物,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万物皆由道,赞成“道无尽而德可修”之论。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书 “语皆精审”、“文理周密”,使读者 “读徽宗之注,不觉其简; 澄之疏文,不厌其繁。”然江澄注疏,局于御注,缺少宏通阐述,白璧微瑕。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16.00 万字 | 2023-06-16 21:1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