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义经》,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于建元三年传入中国,与《法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无量义经》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说,因有情众生烦恼无量,是故佛陀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此经内容又多以《法华经》为中心,因此也是《法华经》之开经。
0.98 万字 | 2022-11-03 13:05更新
《金刚三昧经》,是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中对于三十年宣讲“般若”智慧的一个概述。佛陀在世间最黄金的生命里,用了大量的精力宣讲“般若”智慧,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可见在佛法中智慧是到彼岸的唯一钥匙。而金刚三昧经中所涉及的佛的“根本智”,是层次较深的,是与菩萨和大阿罗汉所讲。可以说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总纲。空性,无相,不可得,不可说,不思议,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核心,也是佛智慧的核心。所以经中最后说,受持此经,其他一切经典都用不着看了。意思是若能悟到佛的智慧,一切法平等,一切法无我无别的境界。一切就回到了空寂的状态。不光是这部经,如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等经典,若能明心见性,则能明白部部经典所讲的其实并无不同。
1.42 万字 | 2022-11-03 13:09更新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6卷)〖刘宋智严译〗(大正藏·续藏经.0268 09.P0254
4.61 万字 | 2022-11-03 13:32更新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佛学经典书籍。
2.57 万字 | 2022-11-03 13:36更新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是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学经典书籍,四卷。卷第一,不退转法轮品第一,持信品第二。卷第二,奉法品第三,八等品第四,道迹品第五,往来品第六,不还品第七,无著品第八,声闻品第九。卷第三,缘觉品第十,释果想品第十一,降魔品第十二。卷第四,如来品第十三,开化品第十四,师子女品第十五,叹法师品第十六,讥谤品第十七,嘱累品第十八。
4.03 万字 | 2022-11-03 13:43更新
《渐备一切智德经》,佛经名。西晋竺法护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译于长安。此经为《华严经·十地品》的异译本。主要讲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中必经的十个阶段。
6.23 万字 | 2022-11-06 14:28更新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亦称《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萨遮尼乾子经》、《尼乾子所说经》等。佛教经典。北魏菩提留支译。十卷。
7.69 万字 | 2022-11-09 16:02更新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清净毗尼方广经同本。寂顺律音天子问,文殊师利答。
0.67 万字 | 2022-11-11 07:51更新
《十二缘生祥瑞经》以十二因缘之各支以断人吉凶的佛典。二卷。宋·施护译。收在《大正藏》第十六册。上卷系将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与十二月各月的一至十五日相配列。即十月一日无明,二日老死,三日生,……十二日行;十一月一日行,十二月一日识,依次类推。而每月十三、十四、十五日,各同于三、四、五日。依其诞生之日配合十二支,可决定此人一生所受苦乐及其寿命、得病之日与病状、盗难所来的方位、未来所有的功德等。下卷列图,依乌鸟鸣吟之日与方位以判断吉凶。
0.74 万字 | 2022-11-11 07:55更新
《莲华面经》,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华面(富兰那教徒)。又我国末法思想系形成于南北朝至隋代之间,而本经译于隋代开皇四年(585),与那连提耶舍之另一译经‘大集月藏经’,对于当时人心皆有莫大影响。
1.15 万字 | 2022-11-11 08:08更新
《佛说方等泥洹经》,亦称《方等般泥洹经》。佛教经典。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共译。三卷。
2.51 万字 | 2022-11-12 20:03更新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出生菩提心经》同
0.78 万字 | 2022-11-17 15:05更新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本经全一卷。又作造佛像福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经中叙述优填王发愿造立佛之形像,世尊即为王说造像之甚深功德,谓于无量后世身心必得大福报。此外,本经之同本异译经为作佛形像经,又作优填王作佛形像经、作像因缘经。内容为佛在忉利天上,优填王初造佛像。佛自天而下,王问功德,佛深赞之。弥勒因问灭业障之事。佛一 一细答。
1.03 万字 | 2022-11-17 15:15更新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1.11 万字 | 2022-11-17 15:18更新
《阴持入经》,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
1.20 万字 | 2022-11-17 15:20更新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经名),三卷,宋智吉祥等译。佛为巨力长者说大乘之深法,长者得无生忍,求出家,佛为授记。
1.19 万字 | 2022-11-17 15: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