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衍义本草
图经衍义本草

寇宗奭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奭·撰。四十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参校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张氏(卉息)刻晦明轩本,简称明轩本。

53.87 万字 | 2023-04-30 16:19更新

道德真经取善集
道德真经取善集

李霖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取善集》金李霖编撰。十二卷。其自序谓『今取诸家之善,断以一己之善』,故名曰《取善集》。卷前有刘尤升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李霖,饶阳人,生活在金大定壬辰(1172)年前后。他终其一生精研《道德经》,取各家之长又加上个人的见解,著成《道德真经取善集》。该书采集《淮南子》及数十家研究者之说法,其自序中说“今取诸家之善,断以一己之善”,故名《取善集》。李霖推崇内圣外王之道,以“道德一合”论欲破儒道之壁垒,以全精、全气、全神之全真理论静心保全己身爲内圣,且以生命之社会价值实现爲外王,从而实现内圣外王之道。

9.85 万字 | 2023-06-19 21:52更新

道德真经三解
道德真经三解

邓錡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三解》,元邓錡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邓锜以道教思想注解《老子》,又杂以《论语》、《孟子》兼摄儒道。此书体例较清晰,于经文之下,分列经解、道解、德解三解。据自序称述,解经即正经句读,贯通各章旨意。解道则为直述天地大道,始终原反。解德则指交索乾坤,颠倒水火,东金西木,结汞凝铅,一动一静,俱合大道。此书释义晓畅,显见丹经之旨;参儒说以释道,自有心得;而三解之说,实有独见,可谓道学一家之言。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5.67 万字 | 2023-06-26 20:35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解
冲虚至德真经解

江遹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10.89 万字 | 2023-06-05 21:14更新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

陈景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宋陈景元编撰。十卷。据杨仲庚序,是书朴理宗宝佑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刊行。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景元摭拾诸家注疏精华,参以其师韩知止、张无梦之说,取严君平、孙登之说为多,大旨以重玄为宗。引文多不注明出处。

7.62 万字 | 2023-06-26 21:05更新

唐叶真人传
唐叶真人传

张道统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唐叶真人传》,宋张道统撰。道教传记。又名:唐鸿胪钾越国合灵虚见素真人传。一卷。前有宋理宗淳佑时(1241-1252)马光祖序。本书为唐代道士叶法善传记。叶法善为唐玄宗时著名道士,以道术高闻名于世,《旧唐书》有传,《太平广记》卷二十六也载其事迹。唐玄宗曾拜其为鸿胪卿,封越国公,卒後赠越州都督。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致虚见素法师,宣和二年(1120)加封灵虚见素真人。书中既有关于叶法善的神话传说,也有史实,为研究道士叶法善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1.33 万字 | 2023-05-17 21:56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

高守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金人高守元纂集,约成书於大定乙酉。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高守元集《列子》张湛注、卢重玄解、宋徽宗政和御解、范致虚训释为一书,故名《四解》。全编以张湛注经、注为主体,不冠名姓,其他则以“卢曰”、“政和”、“范曰”相区别,悉数客观胪列而不加个人识断。东晋学者张湛,通过注解《列子》,宣扬他的玄学思想。盛唐学者卢重玄则以诠释经典阐述其重玄理论。殆至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与其臣僚范致虚以“老学解读《列子》,糅合儒、道,并将宋代易学引入其中”,即《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及《冲虚至德真经解》二书。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冲虚真经释文》)侧重于音义训诂,而较早的诠解经典、阐发义理的传注之作非此四家莫属。

17.06 万字 | 2023-06-16 21:15更新

通玄真经注
通玄真经注

朱弁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7.12 万字 | 2023-06-26 20:54更新

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王道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古文龙虎经注疏

2.00 万字 | 2022-07-22 10:03更新

混元圣纪
混元圣纪

谢守灏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混元圣纪》为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为现存最全面系统的老子神话传记著作:为研究老子如何被神化及其 历史过程提供了较详的资料。

12.23 万字 | 2023-04-09 19:45更新

通玄真经缵义
通玄真经缵义

杜道坚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通玄真经缵义》元人杜道坚撰,约出於至大三年。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二十二子》影印光绪三年重刻明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众珍本)。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

7.44 万字 | 2023-06-26 21:02更新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延陵先生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又名《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编,桑榆子评。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八、五十九及卷六十一。

1.11 万字 | 2023-05-02 07:46更新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强思齐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卷 (《道经》)三十七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标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指归。将下卷 (《德经》) 四十四章分而为三: 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德义;第三、一章总结前旨。此书开篇解释“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卷一)。进而阐述二者的关系:“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卷一)。该著引用旧注较多,除各章解题、段落分析、标明旨意等是作者之意外,其余几乎不参己见。其中以唐明皇所注《道德经》为主,又集各家所长而成。后世学者对其品评不一,但一般认为此书所引注疏太多,良莠并存,有繁冗之累,且集各家之说强合于一,使其体例生涩杂芜。然其流传广泛,影响颇深,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是后世学者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现存明 《道藏》本。

19.94 万字 | 2023-06-14 20:38更新

仙都志
仙都志

陈性定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仙都志》,上下二卷。元代“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宜校正”。前有序称仙都为东吴胜地,道教中为祈仙洞天,发迹轩辕,由唐建宋锡名。卷上述山川、宫观、神仙,卷下记高士、草木及碑碣题咏。多记唐宋道教事,亦涉及元代,如“玉虚宫”即记载该宫观从唐到元代的简要史实,提及玄教大宗师。按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内,为古道教胜地,本书为研究唐宋元浙江地方道教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1.42 万字 | 2023-06-23 16:43更新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

褚伯秀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南宋褚伯秀纂集,约成书于咸淳庚午年。郭象、吕恵卿、林疑独、陈祥道、陈碧虚(景元)、王雱、刘概、吴传、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等十三家注,又加以自己裁断或统论。十三家注之外的音读或义释亦间有杂引。一百零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54.50 万字 | 2023-03-19 20:51更新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

陈景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也是《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其上卷抄录《公孙龙子》中《白马论》、《指物论》二篇及谢希深注,下卷载唐杨嗣复《九证心戒》,是九种察言观色的方法。

0.88 万字 | 2023-05-01 19:44更新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邓牧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大涤洞天记》,元邓牧心编。道教地理志书。三卷。邓牧心为宋末元初隐士,居大涤山(今浙江余杭县境内)洞霄宫,曾与道士孙宗宝合著《洞霄图志》六卷,今《正统道藏》未收入。比较二书内容,实异名而同书,故《四库提要》认为《大涤洞天记》系明初道士重刻《洞霄图志》时将其删节而成,并改名。书前有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元至大三年(1310)吴全节序,元大德九年(1305)沈多福序。全书分宫观、山水、洞府、古迹、碑记五门,记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大涤山奇秀风景、宫观沿革、仙圣游化事迹等,可作为研究道教洞天福地、宫观沿革的参考材料。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2.62 万字 | 2023-09-03 20:50更新

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

苏玄朗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清石壁记》,原题“楚泽先生编”。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樊英石壁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注称:“乾元中(758-760)剑州司马纂,失名。”按苏元明即隋代罗浮山隐士苏玄朗,号青霞子,精通内外丹法。本书似为苏玄朗据魏晋丹书纂集丽成,又经唐人楚泽先生改编。书中记载外丹服食药方五十馀种。皆列举药物分两及捣炼制作方法。上卷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丹方、太一金膏丹方、石硫黄丹方等二十馀种药方,并有造六一泥法、造丹炉药釜法、飞丹禁忌法等。卷中收录八神丹方、三使丹方、召魂丹方等三十馀种造丹方法,并附服丹方法、禁忌及效验。又有〈丹经秘要口诀〉及〈合药诀〉,列举六十馀种药物之异名。下卷有炼钟乳法、作铁粉法、造砒丹法等丹方,并有服诸丹诀、疗病状法、服丹人消息法,以及鉴定金石药形质美恶之法等。据称依法服丹,可治病或登仙。本书亦为研究早期炼丹术及医药史之重要资料。

1.50 万字 | 2023-12-31 14:30更新

武当福地总真集
武当福地总真集

刘道明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武当福地总真集》,元朝武当山道士刘道明撰。书成于至元辛卯年(1291)。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此书记武当山胜景及道教史迹。该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周围六百里,山势峻拔,奇峰迭起。相传玄帝(即真武神)于此修道升真,故道教称之为武当福地。宋、元以来,该山道教兴盛,山中宫观祠庙及神仙灵迹甚多。本书上、中二卷,首先详记武当山之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及台池潭洞等胜景;其次记述五龙宫、紫霄官、佑圣观、王母宫等宫观修建始末;磨针石、试剑石、三天门、榔梅祠等神仙灵迹,以及各种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等等。卷下首先记述有关玄帝真武之神话传记及宋代加封真武尊号之史实。其次则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之名士,如关尹、尹轨、阴长生、姚简、陈抟、孙寂然、曹观妙、唐风仙、汪贞常、鲁洞云、叶云莱等,共二十馀人。此书对研究宋元武当道教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16 万字 | 2024-02-27 19:49更新

玄品录
玄品录

张天雨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玄品录》,五卷。元代张雨编。张雨(1283—1350),又名张天雨,元代茅山派道士,擅长诗文、词曲、书画等艺术。记载了130多位上古至元代的道家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一部关于道家人物风格品评的作品。

4.82 万字 | 2023-04-05 10: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