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鲜演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

12.19 万字 | 2024-03-19 19:25更新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府法华寺进山语、庆元府雪窦资圣寺进山语、小参、法语、拈古、题、跋、颂、赞、小佛事等。卷四之‘示日本平将军法语’,系日僧兰溪道隆遣使请希叟开示法语,以寄予当时之幕府将军北条时宗。卷六之‘俊侍者将别山四会语录归日本板行求予序引’,及‘日本澄上人’(最澄)、‘日本然上人’(法然)之颂等,皆显示希叟与来华日僧往来之密切。自悟等人编集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又作希叟绍昙和尚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

15.84 万字 | 2024-03-26 19:43更新

祖庭指南
祖庭指南

徐昌治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亦称《祖庭嫡传指南》。禅宗史书。清顺治九年(1652)徐昌治撰。二卷。卷上叙七佛、西天祖师;卷下则叙慧能下一世南岳怀让至第三十五世费隐通容,实际上是临济宗的一个单传法系。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14.22 万字 | 2025-03-27 00:01更新

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续编

胡珽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佛教史书。清胡珽撰。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以清初为始。门类有八:一往生比丘,二往生比丘尼,三往生王臣,四往生居士,五往生杂流,六往生女人,七往生物类,八种莲集。

19.06 万字 | 2025-03-24 08:53更新

西舫汇征
西舫汇征

瑞璋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西舫汇征,二卷,清瑞璋辑并序。佛教重要史籍,此书将中国佛教史上的名人逸事汇集入籍。

10.02 万字 | 2025-03-26 21:50更新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恕中无愠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明恕中无愠撰,宗黼等编。六卷。又《瑞岩恕中和尚语录》、《空室和尚语录》。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行。收录其在广福、净土二禅寺的语录,以及举古、颂古、小佛事、赞、铭、偈颂、法语、诗、题跋等。卷末附《天台空室愠禅师行业记》。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19.37 万字 | 2025-03-26 05:41更新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二卷,宋惟一说,觉此编,章鑑序,普明跋,觉性跋,附行状。南岳下第二十世,嗣无准范。又名《环溪和尚语录》。卷上收住瑞岩、惠力、宝峰、崇恩、资圣、报恩光孝、兴国、崇圣、天童景德等九寺的上堂语。卷下收小参、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偈颂、题跋、小佛事等。卷末附行状。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14.39 万字 | 2025-03-27 11:02更新

法华经持验记
法华经持验记

周克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法华经持验记,二卷,清周克复纂并序及劝流通引,首题及卷上尾题上有历朝二孚。

16.42 万字 | 2025-03-26 14:57更新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祩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一卷,明袾宏补注,外题瑜伽施食仪注,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补录福聚序。(但如山刊本法彙无此书)

9.63 万字 | 2025-03-26 02:10更新

沩山警策句释记
沩山警策句释记

弘赞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沩山警策句释记,二卷,清弘赞注,开诇记,邝裔序,有科文。

18.44 万字 | 2025-03-26 20:55更新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呆庵普庄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八卷。八卷,明普庄说,慧启、智粤、智胜等编,附塔铭,又云敬中和尚语录,内题呆菴庄禅师语录,惟末卷尾题吴门兜率园比丘明闻阅呆庵庄禅师语录。刊于崇祯三年(1630)。又称敬中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敬中普庄为临济宗了堂惟一之法嗣,曾住持抚州(江西临川)北禅寺、江西南康云居真如禅寺、杭州(浙江杭县)径山万寿禅寺,弘扬禅法,接化学人。本书内容乃普庄住持上记三刹之语录,包括上堂、小参、拈古、颂古、偈、诗、赞、塔铭等。

13.89 万字 | 2025-03-26 02:58更新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夏树芳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名公法喜志》,四卷。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的杨铁崖(即杨维祯),共二百零八人,多为崇佛者。本书编纂宗旨在于集录参禅学道之士,但唐以前的人物则不限于此。卷首有竹观衡、邹迪光、顾宪成、吴亮的序及自序。

4.45 万字 | 2024-04-20 10:56更新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宋智朋说,正贤、宗坦、延辉等编,林希逸序,内题介石和尚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

7.49 万字 | 2025-03-27 18:33更新

皇明名僧辑略
皇明名僧辑略

祩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亡的打击而看破世缘。约三十岁出家,拜昭庆寺无尘律师受具足戒。晚居云栖寺,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被推为莲宗第八祖。他作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从此专心佛学,潜心著述,阐发义理,弘扬佛法,竭尽全力。尤注重净土佛学研究。著阿弥陀经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融会诸经,指归一心,在明代享有很高声望。《皇明名僧辑略》一书,辑名僧事略汇成一书,旨在弘扬教界名僧,劝戒教界学人。此书对了解明代佛教高僧事迹及佛教高僧法学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崇祯年间刻本。

5.81 万字 | 2025-03-24 11:01更新

华严经文义记
华严经文义记

灵裕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经文义记》、《自余内外章疏》、传记等五十余部,总百余卷。其中,灵裕所撰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今所存乃卷六,释经卷第四十九至第六十,盖即疏之末卷也。灵裕从师于道冯,为惠光律师的再传弟子。《华严经文义记》一书内容:所释始自第十知识弥多罗尼,终于第四十三知识普贤菩萨。……故所序知识之数,仅有四十三。此《华严经文义记》一书的价值,较之灵辩之论,惠光之记,诚为逊色。而断句判章,间有独到之处。揆其用意,凡此记所详,多是当时他人文疏所略者。欲洞研华严者,此记亦不可废也。《华严经文义记》的不足之处是,于方广之致,未能多所发挥。此《义记》常见版本为续藏经本,或 《高僧传》 本传。

7.30 万字 | 2025-03-24 14:54更新

虚堂集
虚堂集

丹霞子淳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又作虚堂录。宋代僧丹霞子淳撰,林泉从伦评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系从伦摘取‘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卷下之颂古百则,重新编纂,加入示众、着语、评唱等,以表达其宗乘见解,堪为学人参学悟道之指南。内容包括青原圑级、石头曹溪、药山坐次、船子夹山、天宁夜半、天宁上堂、保寿上堂、三界唯心等公案古则。

20.99 万字 | 2025-03-22 14:09更新

华严原人论解
华严原人论解

圆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原人论解》,三卷,元代圆觉著,本书为原人论的注解。 《原人论》,一称《华严原人论》,一卷,唐·宗密撰。此论依《华严》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

5.16 万字 | 2024-05-22 11:12更新

放光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

无罗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放光般若经,20卷。该经梵本为三国曹魏汉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得之。晋元康元年 (291)由无叉罗(一作无罗叉)、竺叔兰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界内的仓垣水南寺译出。翻译后风行京华,研习者奉为圭臬,借《放光》弘扬般若学说,对当时义学影响很大。《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西晋时期较早传译到中国的大品般若经典,经中系统阐述了般若学的基本思想,如性空、诸法如幻、诸法皆假名、方便、二谛、法性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人们理解理解般若学有着重要影响。当时的佛教学者们从中吸收了般若精义,并把般若与玄学思想相结合,对般若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说,形成各自的宗派,对般若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佛教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6.33 万字 | 2022-06-21 16:02更新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毗目智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元魏 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

3.05 万字 | 2022-09-06 16:32更新

众经撰杂譬喻经
众经撰杂譬喻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西土圣贤撰集,二卷,比丘道略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卷上,智者思惟财物不可久保,菩萨布施不惜身命等。卷下,外国有一咒龙师等。共计四十四篇。

1.83 万字 | 2022-09-24 21:4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