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者《司马穰苴兵法》,为中国著名兵书之一,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均具争议。司马法是重要的春秋时期军事著作之一。商周秦汉的大司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国防部长,司马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国防部颁发的作战条例。这些条例据说是齐国司马穰苴整理成文,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
0.45 万字 | 2022-03-27 22:33更新
《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97年)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26.66 万字 | 2022-03-28 07:07更新
《扬子法言》十卷,汉扬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录在卷后,景祐初,宋咸引之以冠篇首,或谓始于唐仲友,非也。自秦焚书之后,孔子之学不绝如线,雄独起而任之,故韩愈以其与孟、荀并称。而司马光尤好雄学,且谓:“孟子好《诗》、《书》,荀子好《礼》,扬子好《易》。孟文直而显,荀文富而丽,扬文简而奥。惟简而奥,故难知。”其与雄者,至矣!是《法言》者,为拟《论语》而作。
2.08 万字 | 2022-03-28 07:23更新
《墨子》一书在中国长期备受冷落,但书中保留有大量科学知识,如:力学、几何、光学,到了清朝中叶才开始有大量的学者考据。 孙诒让写《墨子间诂》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在这之前,《墨子》长期以来“传诵既少,注释亦稀,乐台旧本,久绝流传,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他吸收王念孙、王引之、洪颐煊、戴望、俞樾、黄仲弢、杨葆彝等人的研究成果,黄绍箕称《墨子间诂》:“先生此书,援声类以订误读,采文例以移错简,推篆籀隶楷之迁变,以刊正讹文,发故书雅记之晻昧,以疏证轶事。”
9.70 万字 | 2022-04-06 19:43更新
子华子,春秋末期晋国人,一说战国时魏人。著有《子华子》一书。尽管《汉书·艺文志》中未见著录,但是《庄子》、《列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时的著作,都有关于子华子的记载,亦见于《孔子家语》。因此可以肯定子华子确有其人,他生活在庄子之前,与孔子同时代。他重视养生,主张“补不足”、“损有余”、“以智养生”、“存诚操养”,其“六欲皆得其宜”、“动以养生”等观点,仍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就其养生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六欲皆得其宜”、“动以养生”两个方面。据考证,是真本。
2.14 万字 | 2022-04-06 20:23更新
据《晋书·傅玄传》记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各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一百四十首,数十万言。”《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此书为一百四十卷,入儒家类。唐宋之间,部分内容逐渐散失,故宋《崇文总目》著录为二十三篇,《宋史·艺文志》则仅著录为五卷。明清之际,原本则佚失不存。清人自《永乐大典》、《太平御览》、《群书治要》诸书中辑出,计有严可均五卷辑本,钱保塘三卷辑本,傅以礼五卷辑本。
0.81 万字 | 2022-05-14 19:30更新
《尸子 》(周)尸佼撰,(清)汪继培校正。此书主要写了对政治、经济、文化、学习等观点的看法。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曰:“楚有尸子、长卢(长卢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魏国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人,另一说法是山东人。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尸子”。《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他对于空间观、时间观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学积有生”、“从道必吉”、“重民”的观点作过重要的阐述。他一生中对于社会改革、对于哲学思想都有重大的贡献。全书已亡,难窥其原貌思想。
4.61 万字 | 2022-05-15 07:40更新
《武经总要》是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创作的一部军事著作。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后又将《孙子》等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44.00 万字 | 2022-07-03 17:13更新
《将苑》又称《心书》,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宋代称将苑,而明代始称《心书》,但无论《将苑》还是《心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明人编诸葛亮集时才收入其中。所以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伪书。顾实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进一步说;“《蜀志·诸葛亮传》详列著作于后,初无是书之名,隋唐诸《志》,宋人书目亦俱不载之,故是书最为晚出。自《兵权》以纥《北狄》,凡五十篇,篇幅均不甚长,即可知其窘于才矣。
0.65 万字 | 2022-07-17 22:17更新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是兵家著作。相传是由唐初著名军事家李靖编写,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辑录。《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1.42 万字 | 2022-08-03 20:43更新
《兵经百言》为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28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1.51 万字 | 2022-11-04 16:23更新
《孙子略解》(即《孙子注》),曹操著。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1.75 万字 | 2022-11-04 16:34更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又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代论述治国治兵之道的著作。王真撰。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刀兵不息,作者忧患于国家安危,惮思竭虑撰成此书,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呈献朝廷。今有明正统《道藏》本、《宛委别藏》本多种存世。81章。该书从军事角度注释《老子》,强调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用,统治者要戢兵去战,就要无为,不争。但要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在战略上,提倡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应敌后起,常为客兵。该书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展,但其企图以文治而非武力消除战乱的迂腐思想,不仅无济于当时,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2.36 万字 | 2022-11-04 17:01更新
《兵要望江南》,晚唐易静的词集,又名《白猿奇书兵法杂占彖词》。用词来谈论、传播军机、兵法,堪称中国词史及军事思想史上之奇书。易静,唐时任武安军左押衙。着有《兵要望江南》,凡收词七百卸二首。今编为四卷。【(《全唐诗》无易静诗,事迹据《崇文总目》卷三、《郡斋读书后志》卷二)】
3.97 万字 | 2022-12-16 08:11更新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文学体裁为对话体。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昭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
6.20 万字 | 2023-04-22 18:10更新
《兵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特的军事史。《兵典》总结了历史上军事建制的得失,梳理了历代军事家的思想、理论,总结了历史上著名战例,军事设施等等。总结了历史上治军御军的各种艺术,认为“制得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广泛涉及了军事领域的各种问题,时间跨度数千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军事史。
15.58 万字 | 2022-03-04 20:2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