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编集福州鼓山涌泉寺语、泉州开元寺语、杭州真寂禅院语、剑州宝善庵语、小参、普说、茶话、拈古、颂古、佛事、书问、序、记、文、考、疏、铭、诸祖道影赞、偈颂等,及卷二十七与二十八之洞上古辙、卷二十九与三十之寱言。卷首收录禅余内集序、禅余外集序、最后语序、鼓山晚录序,于林之蕃所撰之序文中谓,以上诸单行本原皆收于本广录中,其中,‘禅余内集’为语录集,‘禅余外集’则为诗文,各八卷,太冲道顺编,皆刊行于崇祯十六年(1643)。‘鼓山晚录’系元贤六十七岁至七十五岁间再住鼓山之语录,凡二卷,太冲道顺编,约刊行于永历六年(1652)间。‘最后语’系元贤八十岁示寂前之最后绝唱,凡二卷,传善编,约刊行于永历十一、十二年间。
30.40 万字 | 2023-08-31 08:50更新
《了凡四训》 (别名:《命自我立》)是古代劝善书,是明代官员、思想家袁黄创作的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著作,书成于公元1602年。《了凡四训》 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逐和智慧,包含了丰富的劝善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修身的智慧,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
1.22 万字 | 2023-12-28 08:39更新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 卷二共四式:造褙子式、造器械式、六甲厌式、造神枪式。 卷三共十一式:九星式、十干式、十二支式、十二月式、十二月将式、八门式、太一式、祭风式、祭雨式、平地成河式、平地生火式。三卷之后,又增补第四卷,引述三元经及伍子胥、王璋之语,讲述奇门遁甲之法十余种。包括:急则从神缓取门、避形遁迹、玉女反闭局、门下十干神名、欲行千里出门法、三奇吉门禹步、真人禹步斗罡、六甲阴符、行军禳风法、玉女返闭指南、每日出门咒、四不向战、推入节宜向、李仆射孤虚法等。大抵亦言卜战求财、出门求仙、隐形遁迹、趋吉避凶之符咒法术。
1.44 万字 | 2023-12-31 14:26更新
净土资粮全集,八卷,明庄广还辑并序及后序、募刻疏,全书六卷,前后集各一卷,有图,附中峯、西斋怀淨土诗,袾宏校正并序,陆光祖序,仇云凤序,庄芳林跋。嘉本沉广近直音略训并像赞佚失,今补录。收于《卍续藏》第108册中。全书分前集、净土往生章、净土起信章、净土誓愿章、净土斋戒章、净土日课章、净土兼禅章、后集等8卷,为古人辑录之初机入门书。书中所辑录各条之后,尚附作者之考证或按语,以利阅读。
7.47 万字 | 2024-03-19 19:26更新
《庄子翼》汇集有关《庄子》注疏的著作。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8卷。《庄子阙误》一卷,附录一卷。另有《四库全书》本。明焦竑编。所列引用书目,自郭象注以下22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计16家。又章句音义自郭象以下凡11家。核其所引,惟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五家之说最多,其余不过间出数条而已,间亦以竑本人的《笔乘》之文附之。引用诸家之说,各取其精采部分,首尾完整,自成章段,列于原文各章之后。音义训诂取其一字一句者,联贯其文,缀原文末句之下。本书采集广博,亦较为精粹,集宋明注庄之大成。所引竑本人《笔乘》之文,也多有发明。末附《庄子阙误》,全录陈景元之文,是校勘《庄子》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列《史记·庄子列传》、阮籍、王安石的《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潘佑的《赠别》、王雱的《杂说》、李士表的《庄子九论》。书中提到典籍名称,有不够准确之处。如王雱著《南华真经新传》及《杂说》,而书中称王注内篇。刘概有《庄子注》,而书中以内、外篇注分别称之。潘佑系南唐人,而将其文厕之于苏轼、王雱之间,亦为疏漏。然明代自杨慎以后,博洽者无过于竑,其所引录的古籍众多,不失为一个好的注本。
16.51 万字 | 2024-07-28 19:55更新
《续传灯录》,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之传法世系。主录机语,少载事迹,共一二○三人,若加无传文者则共有三一一○人。本书在编修过程中,采择五灯会元、佛祖慧命、僧宝传、禅门宗派图、诸祖语录等书。
3.37 万字 | 2024-08-26 08:26更新
《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简称《皇经集注》。明朝全真道士周玄贞撰。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玉皇本行经》之集注本,汇集宋金元明诸家注解,其中有神仙之注。第一卷辑录诸家序文及经义考证约三十篇,并载诵经礼拜科仪。卷二至卷十为经文注释。全书分《玉皇经》五品为一百零八章,分章作注。其注采集儒释道诸家之言,大略以「三教一理,性道无二」为宗旨,推崇《玉皇经》为三教根本经典。宣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三教语莫胜于《皇经》」。书中反复阐述持诵《皇经》之功德灵验,鼓吹玉帝为「诸天之师,众圣之王」;凡人奉诵其经必得福报,可以保命度灾,致国太平。是为道士神道设教之书。
10.88 万字 | 2024-11-04 19:24更新
《方广大庄严经》,作者:佚名, 收于大藏经本缘部。其内容概括即为:“有经名为方广神通游戏大庄严法门。显示菩萨众德之本。处于兜率微妙天宫。思惟降生示现胜种。具诸功德行童子事。艺业伎术工巧书算捔力骋武。而于世间皆悉最胜。示受五欲具菩萨道降伏魔军。出生如来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此经如是过去无量诸佛世尊皆已宣说。
11.88 万字 | 2022-10-24 16:44更新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佛陀对来自常出大音国之无量志庄严王菩萨宣说秘密藏法。菩萨欢喜而以身供养佛,且变现稀有广大之神通。佛更就大德迦叶之启问而敷演秘密藏法。
1.27 万字 | 2022-11-20 16:19更新
《易数钩隐图》,经学注释。宋刘牧著。三卷。曾经注《周易》十一卷,今已佚。只有此书三卷及《遗论九事》一卷尚存。取“河图”、“洛书”参以道教思想。采摭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两仪以下,至于复卦,共五十五位,点之成图,图下阐释其义,是宋儒易学讲述“象”“数”较早的著作。《宋史·艺文志》载刘牧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图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则作图三卷,《新注周易》不存。今存唯《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刘牧之学出于种放,种放又出于陈抟,与邵雍之学同源,但刘牧早于邵雍倡言图书之学。其说与后来邵雍不同,以九为河图,以十为洛书。当时,黄黎献曾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发明刘牧之学。
1.38 万字 | 2022-12-12 09:42更新
《大悲经》,梵名Maha^ -karun!a^-pun!d!ari^ka 。凡五卷。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记载佛陀临涅槃时,以正法付嘱迦叶、阿难等,宣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结集之法。计十四品:梵天品、商主品、帝释品、罗侯罗品、迦叶品、持正法品、舍利品、礼拜品、善根品、布施福德品、殖善根品、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殖善根品、教品。本经系于北齐天保九年(570),于邺都天平寺译出。宋、元、明三本与西藏本皆仅有十三品(系将本经之第十二、十三品合为一品),高丽本则有十四品。[历代三宝纪卷九、法经录卷一、大唐内典录卷六、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二、开元释教录卷六、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二]
4.51 万字 | 2023-03-19 17:03更新
《观察诸法行经》,凡四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分为三品,即无边善方便行品、先世勤相应品、授记品。乃叙述佛为喜王菩萨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又以经文中已出现不羡小乘等语,而被视作大乘佛教发展初期之作。
3.46 万字 | 2023-03-21 20:53更新
《宗统编年》,凡三十二卷。清代纪荫编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以编年体记载起自释尊终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间禅宗之盛衰隆替。卷一、卷二载述释迦牟尼佛,卷三至卷七载述西天诸祖,卷八载述东土开祖菩提达摩,卷九至卷三十列举东土第二世慧可以下五宗之诸师,以至临济宗第二十九世禹门传、曹洞宗第二十九世宗镜书。其间兼杂记述其他有关佛教之重要事迹,有论疑者则附夹注加以解说。卷三十一、卷三十二题为诸方略纪,系集录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清康熙二十八年间,关于诸方禅宗法系之见闻。
38.45 万字 | 2023-04-25 08:11更新
《童蒙训 》,一名《西垣童蒙训》。南宋吕本中撰著,基本上是一本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著作,也包含有成人修已治人之道。吕本中原属北宋故家,元祐遗老,成年后虽与程门游酢、杨时、尹焞交游,但幼时不名一师,多本于家传。《童蒙训》上绍原明(吕希哲,本中的祖父)。下启伯恭(吕祖谦,本中之孙),多录取大儒名言,述根本经训,集师友杂说,书正论格言。认为进行道德教育,当以儒家《孝经》等经典为本,融通诸子百家。
1.96 万字 | 2023-12-28 08:47更新
亦称《传灯录》。佛教禅宗史书。北宋道原著。三十卷。佛教常以灯喻佛法,禅宗以法传人,有加灯灯相传而辗转不绝;因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故名。全书内容大抵取材于唐《宝林传》和五代《祖堂集》诸书。用记言体,按传法世系记载禅宗传说的过去七佛至法眼文益法嗣,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卷一、二述过去七佛、西土二十七祖;卷三记东土五祖;卷四为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旁出法系;卷五为慧能法嗣;卷六至十三为慧能弟子南岳怀让法嗣,含沩仰宗、临济宗法系;卷十四至二十六为慧能弟子青原行思法嗣,含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法系;卷二十七至三十为外宗“禅门达者”传、名禅师语录和颂诗等。此书曾由真宗命翰林学士杨亿等润色,相当于官史。是研究禅宗历史的重要材料。此后凡佛门史著多效取灯录名之,遂有《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后普济汇“五灯”为一编,题《五灯会元》。另外,其记言体深深影响到宋明史著的写法,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皆仿而作。宋、元皆有单刻本,元、明、清藏经均录。现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
66.27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释月磵(一二三一~?),理宗绍定四年生。受经于黄龙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隶籍庆元府天童寺。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由饶州荐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鹅湖仁寿寺。继住栖贤妙果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入住饶州荐福寺,于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秋退出,同年十二月再入。未久或即谢世。为南岳下二十一世,西岩了慧禅师法嗣。有《月磵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其中《隐静空岩长老请赞》。 释月磵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二卷。
4.50 万字 | 2024-06-05 20:00更新
〖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为北宋著名经学家,世称为“公是先生”,故以其为书名。此编虽题作“弟子记”,似由其弟子记录而成,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却认为,此书为刘敞自记成问答之言,并非由其弟子记录而成;《四库全书总目》亦说:“盖说言弟子之所记。而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书中以问答体,阐述了自己研经后的自得体会,并对王安石的“新学”观点进行了批驳,对程颢、程颐、欧阳修、苏拭等人亦有所指斥。认为“淫声出乎律吕,而非所以正律吕也”,“小道生乎仁义,而非所以明仁义也”。“八音不同物而同声,同声乃和;贤能不同术而同治,同治乃平”。“忘情者自以为达,悖情者自以为难,直情者自以为真,三者异造而同乱”。“学不可行者,君子弗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询也。”“无为而治者,因尧之臣,袭尧之俗,用尧之政,斯孔子谓之无为也”。诸如此论,都为有感而发,盖刘敞所处之时正为三党交证时期,而敞独萧然处于门户之外,故其所论比较平和。至于其称老子之“无为”,则为王安石新法所发;辨孟子之人皆可以为尧舜,则为王安石自命为圣人发,故其说不免稍激。作者为学独抱遗经,猖于声誉,不与伊、洛诸人倾意周旋,故其著作亦一仍其人,在北宋诸儒著作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刘敞《墓志》及《宋史·刘敞传》均著录为五卷,《郡斋读书志》作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厘为四卷。有《四库全书》及《知不足斋丛书》本传世。
2.21 万字 | 2022-03-30 08:11更新